绿色建筑

编者的话

  • 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正>2021年,“发展智能建造”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今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到2035年,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实现建造过程的高质高效、节能减排是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而智能建造作为工业化建造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

    2022年04期 v.14;No.77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特别关注

  • 三棵树产品列入首批2022年绿色建材下乡活动产品清单及企业名录

    <正>近日,2022年绿色建材下乡活动信息发布及线上平台启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活动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乡村振兴局等6部门指导,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技术委员会、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中国扶贫开发协会联合主办。

    2022年04期 v.14;No.77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1K]

专题策划|建筑碳中和_企业访谈

  • 汤朔宁:笃行致远,以数字化技术赋能建筑设计

    贺玲琳;叶召梅;

    <正>汤朔宁: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市建筑数字建造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分会副会长、中国建筑学会体育建筑分会副秘书长、河北雄安新区勘察设计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勘察设计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建筑学会常务理事等;获得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首届十大“上海市青年高端创意人才”等荣誉称号。

    2022年04期 v.14;No.77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专题策划|建筑碳中和

  • 碳达峰时代绿色投资的技术思考

    吴竺;

    中美绿色基金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全方位、全产业链的布局,针对投资方向和阶段分布,制定了“五位一体”的投资策略。通过一些高性能、绿色低碳建筑的实践,更加关注建筑、家居物联网,建筑节能,绿色建材等技术的发展,并从中寻找突破性的技术投资机会。希望有更多年轻的、低碳领域的专业技术学子加入到绿色投资领域,用专业的眼光去发掘更多有潜力、有价值的绿色发展技术,为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贡献一份力量。

    2022年04期 v.14;No.77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 碳足迹与建筑碳排放对双碳的作用

    倪海琼;于亚新;毛建龙;

    随着全球温室效应加重,节能减排已迫在眉睫。目前,全球三分之一的碳排放与建筑领域有关,建筑领域碳排放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建筑全生命周期会大量耗费化石燃料,砍伐森林,排放工业废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碳足迹能很好地测量并标示碳排放量。通过对产品碳足迹的介绍并结合研究案例分析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促进建筑相关行业为客户提供更多的绿色低碳产品,使大众消费方式向低碳化转变。

    2022年04期 v.14;No.77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 上海建筑领域碳达峰工作难点与展望

    徐雯娴;

    在建筑领域推进碳达峰工作中,对存量建筑安装分项计量装置推进的难点、全能源系统计量及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的难点都是重中之重,也是降低上海市建筑领域碳排放的重要突破口。文章从 3 方面对其提出针对性措施,破解管理及技术难题。

    2022年04期 v.14;No.77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 大型分散式布局综合医院节能低碳发展路径思考

    程子伟;

    大型分散式布局综合医院建筑体量大,建筑布局分散,业务形式与建筑功能复杂,提升了医院节能管理的复杂度,医院能耗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以上海市新华医院为例,深入分析分散式布局医院对医院能耗的影响及能源管理的重点、难点,研究医院开展精细化能源管理的方法体系,提出低碳发展路径。这对医院高质量绿色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022年04期 v.14;No.77 18-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 基于BIM信息化模型的“智慧后勤”——华山医院老院区后勤信息化管理中心的改造更新实践

    沈全斌;姚晶珊;

    以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老院区后勤信息化管理中心的改造更新实践为例,介绍了在既有建筑领域建设基于 BIM 信息化模型的医院建筑运维管理系统的过程、要点和突破,为国内医院在既有建筑改造过程中打造“智慧后勤”提供了良好借鉴。

    2022年04期 v.14;No.77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 智慧道路建设解决方案研究

    郭遥;

    智能交通系统是当今交通领域的发展大势,智慧道路建设更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通过全时空的交通信息感知,以交通参与者与管理者的需求为核心,应用边缘计算、大数据融合、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智慧之路、便民之路、未来之路的智慧道路建设目标。

    2022年04期 v.14;No.77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绿色建筑

  • 现代冷链物流中冷库的绿色设计及可持续发展

    边苏佳;

    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创新步伐明显加快。《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了“绿色智慧,安全可靠”的口号。在这样的背景下,依托多年冷链物流设计经验,围绕绿色设计主题,从冷链物流的标准化、措施及建议、新生态几方面,对新一代冷链物流绿色设计方向进行了探讨。

    2022年04期 v.14;No.77 28-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 绿色建筑星级定位及成本控制管理

    刘敏;

    如何从建筑自身等条件成本控制来定位绿色建筑等级.以上海某公建项目为研究对象,从绿色建筑三个星级评价具体工作内容入手,探讨影响绿色建筑建造成本等因素,总结分析该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的要点及采取的技术措施。该项目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同时实现了绿色建筑合适的评价设计目标。这些给类似的办公商业绿色建筑项目提供参考。

    2022年04期 v.14;No.77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6K]
  • 绿色生态更新的卓越水岸——以上海徐汇滨江西岸传媒港和西岸智慧谷项目为例

    孙桦;

    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上海市黄浦江两岸沿线的贯通,徐汇滨江地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以绿色低碳理念为指引,启动对区域的绿色更新与低碳建设。以上海市徐汇滨江西岸传媒港和西岸智慧谷项目实践为例,提出了打造三星级绿色生态更新城区目标,以Link链接X的绿色生态规划理念,构建指标体系,明确规划策略等,以期为其他城市更新地区的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提供借鉴。

    2022年04期 v.14;No.77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 历史建筑功能重构与修缮改造策略浅析——以齐齐哈尔市工人文化宫为例

    刘红;

    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是城市更新的有机组成部分。以齐齐哈尔市工人文化宫的修缮改造为例,梳理该建筑的概况及存在问题,从功能重构、结构加固、立面修复、内部装饰和设施更新 5 大方面详细介绍了该工程的改造实施方案,并总结了本改造工程的特色和问题,为新时期下的历史建筑的功能重构和保护修缮提供一些参考。

    2022年04期 v.14;No.77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 从广度与深度探讨大型公共文化类项目的设计与管理——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图书馆项目为例

    刘欣华;

    在国家大力支持大型公共文化类项目建设的背景下,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图书馆为例,回顾和总结了作为设计总负责人的项目管理经验,提出了管理工作的广度与深度,广度为需要能够全面地覆盖整个项目工作的各个方面,深度为尽可能提升工作粒度。

    2022年04期 v.14;No.77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 基于数值模拟的高铁站房顶部开窗形式的采光优化研究

    金海魁;

    基于安徽省合肥市高铁站房项目,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对建筑物顶部开窗形式进行优化选择以达到更舒适优质的采光环境和节能效果。在保证高铁站房四周侧面开窗面积、形状和位置一定的条件下,对顶部开窗大小和形状进行优化模拟,优化模拟共计 5 个工况。经过对模拟的优化计算得知,顶部开窗对高铁站房采光系数具有很好的优化作用,并且顶部开窗面积和采光系数具有近似线性关系。其中顶部开窗采用格子状时有利于室内采光的均匀分布,不建议顶部采用单个大面积独立开窗模型。高铁站房的采光优化模拟对于此类型建筑设计阶段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2年04期 v.14;No.77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绿色性能

  • 多区域场馆类建筑自然通风策略及其节能量评估方法

    叶剑军;

    目前自然通风设计策略均针对具有热压风压潜力的建筑和所在地区进行有效的方案专项设计。针对目前具有多功能场馆类建筑的自然通风,提出高大空间实施热风压开口设计。针对其余众多不通透大进深的小空间,提出采取利用全新风系统排出余热,设置吊扇装置,增加局部风速的方式,提高室内热舒适度。该措施将自然通风的节能效益在整个建筑的多区域内实现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全年自然通风自动控制逻辑,并通过能耗模拟软件,提出了评价自然通风节能量评估的计算方法。

    2022年04期 v.14;No.77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4K]
  • 改性膨润土对不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稳定化机理研究

    蒋小红;

    针对重金属污染问题,研究采用环境友好、价格低廉的黏土矿物作为固化稳定化材料,降低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性。通过研究改性膨润土的表面特性及其对不同重金属的稳定化效果和作用机制,分析如何通过有机改针对性地提高黏土自身的理化特性,增强有利于重金属稳定化的机理过程或减弱不利于重金属稳定化的机理过程。

    2022年04期 v.14;No.77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 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在上海某租赁式住宅项目上的应用研究

    董礼;

    租赁式住宅建筑相比于商品住宅,往往存在单元户型小、人员密度大、能源消耗需求高的特征,在超低能耗建筑设计中对于外围护结构的气密性和热桥处理的难度更高。同时,由于其户型设计相对更紧凑,有限的建筑空间内如何精细规划并统筹好空调室外机、热水机组以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布置,避免由于通风效果不畅或者设备过于密集导致的实际能效下降问题,也是当前工程中经常遇到的难题。通过对上海市某租赁式超低能耗住宅的案例分析,针对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户式空调室外机的布置优化总结了实践经验,以期为同类项目提供借鉴。

    2022年04期 v.14;No.77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8K]
  • 智能家居系统在住宅项目健康及节能中的应用

    王昊;宓国彦;刘振华;

    随着技术的进步,智能家居系统目前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上海中建东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已开发的商品房住宅项目中大量应用了智能家居系统,应用的智能家居技术包括:智能灯光、电动窗帘、暖通系统接入智能家居、智能门锁等多项子系统。实际中也发现,单纯的智能家居技术受到业主的推荐度不高,与住宅健康、节能方面的联动不足。有鉴于此,东孚公司对智能家居系统进行了拓展研究,重点是拓展在住宅项目健康、节能中的创新应用。

    2022年04期 v.14;No.77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 基于LSTM循环神经网络的排产预测

    周恒;

    客户需求的随机性、复杂性和不可控性,对生产调度造成困难和不稳定性。针对客户的历史需求数据对产品排产数据进行准确预测,有利于制定合理的生产调度计划。使用基础RNN算法和长短期记忆循环神经网络LSTM算法,分别通过对工厂某一客户的实际采购数据预测一周后某天的采购数据,两个模型预测结果显示LSTM算法的预测精度要远高于基础RNN算法,而且LSTM算法的预测结果与工厂实际排产结果高度吻合,说明该算法精准有效。

    2022年04期 v.14;No.77 63-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7K]
  • 热回收热泵型新风换气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分析

    胡国霞;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近些年来近零能耗建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近零能耗建筑不仅要求较低的能耗水平,还要求室内具有较高的空气品质和舒适度。新风机组对于改善建筑的空气品质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处理新风所需的能耗占空调系统总能耗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针对近零能耗建筑的要求,将空气源热泵与新风机组进行结合,充分利用空调系统回风的能量便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回顾了热泵排风热回收式新风机的原理及其衍生类型近些年的发展,总结了该热回收系统的评价指标、性能影响因素以及投资回收期的计算方法,并对其经济性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最后对该新风热回收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业界提供参考。

    2022年04期 v.14;No.77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 基于关键指标法的某大型公共建筑空调供冷系统用能诊断与优化

    汪雨清;卜震;董翠丽;

    大型公共建筑在城市建筑节能工作中一直是重中之重,而空调系统则是公共建筑用能的大户,因此针对空调系统的用能进行诊断和优化,则具有重要意义。空调供冷主机的运行性能系数或负载率等主要关键指标是有效诊断空调供冷冷源是否存在运行问题的重要判据,也是初步判定空调冷源机组运行用能问题的重要体现。本文基于实际大型公共建筑的运维记录及智能化平台监测数据,通过计算冷机过渡季及冬季晚间运行负载率和运行的 COP 值,判断当前运行策略下存在的节能潜力,提出了采用“小冷机替代大冷机”的运行优化策略。结合实际用能数据,计算可得单项节能率约 60% 左右,节能效果可观。

    2022年04期 v.14;No.77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5K]
  • 开敞办公空间室内CO_2和PM_(2.5)时空间分布特征案例分析

    王秋涧;

    当前绿色建筑、健康建筑等相关标准体系对室内空气品质的监测与评价均提出侧重点不一的规定。为进一步明确室内典型污染物CO_2和PM_(2.5)浓度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针对上海地区某典型开敞办公建筑进行长期多点位环境参数实测并采用聚类算法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开敞办公空间中首先可定位出一个可以代表空间平均值的典型测点位置。其余测点的监测时序数据与该测点数据之间的差异,可通过K-means聚类分析辨识出3种典型模式。其中CO_2浓度数据的空间分布差异模式与工作时段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PM_(2.5)浓度数据结果则没有类似特征。可为后期采用更少的测点数量获取室内环境参数时空间分布数据提供参考。

    2022年04期 v.14;No.77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绿色施工

  • 超深大直径N-Jet工法桩加固质量研究

    马仕;

    上海市中心城区某工程基坑围护采用 52 m 深十字钢板接头地下连续墙,基坑开挖深度约 29 m。因其周边环境极其敏感复杂,为确保基坑开挖安全,地下连续墙外侧设置 N-Jet 工法桩隔水帷幕。工程实施后结果表明,N-Jet 工法桩加固土强度与成桩深度以及成桩半径呈负相关,成桩深度越深,加固体半径越大,加固土体抗压强度越低,但均可满足设计要求。结合实验数据对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论为:抗压强度与成桩深度以及取芯位置半径的相关性为线性相关,并给出其线性方程。

    2022年04期 v.14;No.77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 基于数字化模型的外立面不停业保护修缮技术研究

    杨锲的;

    数字化技术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历史保护建筑修缮领域。尤其对于大型历史保护建筑来说,依托于数字化技术,可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以及现场施工准确性,但数字化技术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应对历史建筑修缮需求的日益增加,城市更新节奏逐渐加快,如何通过有效研究深挖数字化技术的潜力,就成了当下比较重要的课题。

    2022年04期 v.14;No.77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 某框架结构屋顶加建铁塔后地震响应分析

    董羽;裴忠庆;李敬明;

    以河北省某交警业务用房为研究对象,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及弹性时程分析方法,对建筑屋顶加建铁塔后的地震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铁塔对整体结构的地震响应影响较小,但对与之相连的结构构件及顶部楼层构件影响较大。针对于这种影响,提出了相对应的结构加强措施,以保证铁塔与主体结构的有效连接,确保结构安全。

    2022年04期 v.14;No.77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 紧邻基坑侧坑中坑钢护筒沉井绿色施工技术

    杨永宁;徐红海;高顺成;

    当前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导致城市建筑物地下室规划紧贴用地红线。在项目基坑规划时由于用地的限制、外界环境因素等原因,紧邻基坑边往往不可能采取放坡开挖,因此坑边局部深坑是基坑设计不可回避的问题。在采用传统基坑支护体系情况下,相对于基坑安全、施工成本、质量保证方面须值得考量。通过工程实践证明:采取钢护筒沉井支护应对基坑侧坑中坑的施工方法能较好地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尤其在紧邻基坑侧有在建项目的坑中坑施工情况尤其值得借鉴。

    2022年04期 v.14;No.77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 土方工程路基箱铺设和道路合并的数字化实时解决方案

    黄月勤;

    鉴于智能算法的不断优化发展,应当逐渐转变传统的粗放式土方调配方式。为土方工程中路基箱的铺设和可能遇到的道路合并事件提供基于算法的支持,提出数字化的实时解决方案。土方工程受制于众多外部因素,很多工程为赶工期采用点到点的调配模式,以调配秩序和成本作为代价。提出的基于算法的路径规划和调配方案能够实时根据场地环境变换路基箱铺设方案,在节约时间和成本的同时使土方调配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

    2022年04期 v.14;No.77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0K]
  • 深基坑施工中不明井管风险处置技术应用实践

    马仕;

    基坑施工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涌水涌砂情况,必须高度重视、妥善处理,否则将给工程带来巨大风险。结合轨道交通 14号线陆家嘴站基坑开挖后遇到不明井管涌水涌砂的情况,对风险的分析辨识与应对措施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可为类似工程情况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作为参考。

    2022年04期 v.14;No.77 95-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 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处理技术应用

    陈志阔;

    以四川省都江堰金马河二号拦河闸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为例,介绍了防渗墙施工过程优化处理及材料合理选择。针对工程地质复杂、基岩起伏大等难点,通过对槽段精细划分、防渗墙墙高控制等手段,既提高了防渗墙的施工质量,又保证了整个项目的安全高效,从而有效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完成。

    2022年04期 v.14;No.77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5K]
  • 遇障碍物后地下连续墙缺陷处置技术

    汪一鸣;

    以天津市嘉里中心二期地下连续墙施工为案例,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遇到地下障碍物,导致地墙无法施工至设计深度,对后续基坑开挖及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方案比选,最终选择超高压喷射注浆加固对下部缺陷段进行隔水补强。该方法较为经济、工期和安全上相对可控,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2022年04期 v.14;No.77 102-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 钢桁架在大悬挑大跨度结构中的应用与分析

    孙峣;李建军;孟祥良;

    以四川省某新建旅游服务综合体项目为例,针对出屋面大悬挑结构和首层大跨度悬挑雨蓬,详细阐述了平面钢桁架和空间钢管桁架在结构中的运用,并对钢桁架的关键节点进行了方案对比和做法优化。这为以后同类型的结构方案提供设计思路和方法。

    2022年04期 v.14;No.77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3K]
  • 基于危大工程的施工安全质量隐患问题分析与建议

    陈卫国;

    随着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施工质量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同时也影响建设单位企业形象。通过对临港集团所属工程的危大工程施工过程中检查暴露的隐患问题作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最后总结提炼企业目前危大工程管理现状,并从建设单位角度提出危大工程管控建议,为建筑行业如何加强对危大工程的管控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2年04期 v.14;No.77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9K]

绿色建材

  • 水泥的技术性质及其试验检测影响因素

    高正荟;

    水泥是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无机胶凝材料,检测人员可以通过检测水泥的各项指标来检查水泥的质量是否合格,从而达到确保工程质量的目的。水泥试验检测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及验收阶段的各个重要环节,水泥质量是否合格,直接影响到企业工程实体经济结构的质量。因此,水泥试验检测是控制和评价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对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022年04期 v.14;No.77 111-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K]
  • 疫情常态化形式下对环保抗菌板材的探究

    宓国彦;

    针对防疫常态化形式下,室内健康人居环境的抗菌需求,探究新型健康板材的技术标准、性能参数及经济指标,有效论证了配置环保抗菌板材的实际操作性,提升精装健康标准和产品高附加值,从技术源头助力加码健康除菌保障措施。

    2022年04期 v.14;No.77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 外墙保温脱落起火的原因及措施

    倪海琼;李浩;毛建龙;

    近年来,外墙保温产品的质量及施工不当而引发的外墙保温起火、脱落的问题频频发生。为满足被动房框架外保温 A 级保温的要求,结合河北省住建厅印发的(冀建质安〔2021〕4 号)文件和河北省被动房图集,采用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结构一体化的构造,进行了试验,通过不同连接件,使其防护层、外保温与结构有可靠连接,有效解决了外墙保温防火问题。尤其是被动房,在满足保温性能的同时,也有效解决了外保温 A 级材料的要求。

    2022年04期 v.14;No.77 116-118+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 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在混凝土防渗加固中的应用

    陈溪;

    在外力、温度变化等作用下,混凝土材料易开裂继而导致渗水,对建筑的安全性、使用性与耐久性均会产生不利影响。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延性高、裂缝细密等特点,是一种出色的防渗加固材料。基于此,调研了防渗加固现状与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在防渗加固中的工程应用现状,通过试验验证了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极高的延性与细密的开裂模式,并通过计算验证了其远超普通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这为其在防渗加固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2022年04期 v.14;No.77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 家庭常用装修污染净化产品的有效性评估分析

    樊娜;徐海霞;

    越来越多的民众关注装修污染,并希望通过自主治理解决污染困扰。为了让民众准确了解各类常见净化措施和净化产品的实际效果,选取了 7 大类室内空气净化产品和用品,参照国内通用的净化产品测试标准方法开展性能测试。根据测试数据对不同类产品的甲醛、甲苯去除效果进行比较,并结合使用特性对各类产品适用性进行综合分析。为普通家庭装修污染提出了简单有效的治理建议。

    2022年04期 v.14;No.77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经营管理

  • BIM技术li在i前滩中心项目i的应用与实践

    施昊翔;吴雪洁;张双;

    目前,BIM技术已在国内外开始广泛的应用,BIM技术可作用于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在上海市前滩中心项目中,以办公楼与香格里拉酒店形成的商业综合体,机电管线复杂,层高控制要求高,施工协调配合多,其中水、电、综合布线、安装、装饰装修等各专业在诸如公共区天花、公共走道区域工作面上的交叉、穿插作业,施工协调问题较多,对项目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依托前滩中心项目进行BIM全生命周期的应用研究,对施工管理、技术深化、质量控制、进度预控等方面进行完善和创新,实现建设项目降本增效的目标,积累了基于BIM模型建设、运营信息化的经验,为后续的BIM商业化项目应用提供了案例借鉴。

    2022年04期 v.14;No.77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 环境管理体系中关于场内危险废物管理的对策

    杨晓燕;

    随着国家环保法规的深入要求,环境管理体系逐步受到企业重视。环境管理体系中,危险废弃物管理是重要环节。随着危险废物处置容量的限制,企业危险废物日常管理的矛盾逐步凸显。分析介绍了某企业危险废物处理日常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对策,为制造型企业危险废物贮存管理提供参考借鉴。

    2022年04期 v.14;No.77 130-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0K]
  • 呼叫系统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监控平台的应用分析

    王乐蕊;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绿色建筑新技术、新材料在新建建筑中使用比例大幅增加。建筑建造质量管理是建筑建造的核心,将新建建筑在规划设计、建设建造设计、建材选择、施工监控、售后运维等全生命周期建立数字管理监控平台非常有必要。将呼叫系统技术加入到建筑全生命周期数字管理监控系统中,能够及时有效解决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维护等问题。

    2022年04期 v.14;No.77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 以运营为导向的园区建筑群全过程BIM应用研究

    曾莎洁;

    产业园区项目群普遍存在阶段割裂、协调困难、施工复杂、管控压力大、信息化程度低和运营前期要求不明确等难题。以某产业园项目群为例,以实现“数字交付和智慧运营”为基本出发点,从数据全过程共享与传递维度提出了一套以运营为导向的工程项目全过程 BIM 应用方案。研究成果表明:该方案可实现策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信息传递和维护,实现跨区域协同作业,主动控制建设过程目标,奠定园区智慧运营管理基础。研究方案可为同类项目的全过程 BIM 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2022年04期 v.14;No.77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 绿色资讯

    <正>17部门联合发布《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7部门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出系统部署。《方案》聚焦6个主要方面提出重要任务举措。一是加强源头防控,包括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强生态环境准入管理,

    2022年04期 v.14;No.77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