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

  • 被动式技术在绿色公共建筑中的应用情况及碳减排贡献分析

    朱荣鑫;刘茂林;李嘉耘;王清勤;杨柳;周晓慧;

    通过绿色低碳设计与优化,因地制宜应用被动式技术可有效降低建筑碳排放。为量化分析被动式技术对绿色公共建筑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分析了全国5大气候区的不同星级的绿色公共建筑碳排放水平(39个项目)和被动式技术应用情况(340个项目)。结果表明:不同气候区绿色公共建筑星级越高,总碳排放量越小,其中主要差别为运行阶段的暖通空调系统碳排放;被动式技术相关条文平均得分率与绿色公共建筑星级成正相关,与运行碳排放呈负相关;改善室内自然通风效果、利用可再生能源、强化天然采光可有效降低绿色公共建筑运行碳排放。

    2025年03期 v.17;No.94 1-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 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发展趋势分析

    胡宗雷;

    建筑行业属于高排放行业,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低碳、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近年来,绿色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兴起,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通过分析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特点,结合建筑设计现状,阐明了发展绿色建筑设计的必要性。通过实际案例,论述了利用可再生资源、节约用水型绿色建筑与绿色屋顶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把绿色生态建筑理念融入建筑设计中,不仅能够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还有助于打造绿色住宅和绿色城市,也是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25年03期 v.17;No.94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 绿色建筑领域检验能力认可方法研究

    任玉杰;王国华;李昂;路宾;牛兴荣;徐昭炜;

    基于绿色建筑领域检验能力认可行业现状,深度解析检验机构人员、检验检测技术、管理、依据标准检验机构问题,评审中质量及时限控制方面问题,以及评审后取得检验能力的22家机构检验能力描述及命名不统一等问题。通过研究检验机构的技术能力评价模式、质控实现方法以及检验活动中涉及的能力验证规则,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法和要求,并给出了当下绿色建筑领域检验能力认可的实施建议,为我国绿色建筑领域检验能力认可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5年03期 v.17;No.94 11-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 基于多属性决策方法的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方案优化

    曾逸婷;林栋炫;吴柱;林伟建;丁若莹;林泉来;

    我国既有公共建筑存量大,能源消耗高,其节能改造亟待深入研究。目前的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案比选过程,大部分节能改造项目在前期并未对不同节能改造方案的综合效益进行对比,难以比选出最优方案。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属性决策方法的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方案优化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技术、成本和环境指标,结合决策者意愿进行节能改造方案比选。将该方法运用于厦门市某商业酒店项目,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具有可行性,通过比选确定出了节能效益高且舒适的方案。

    2025年03期 v.17;No.94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
  • 既有住区更新改造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探究——以上海市杨浦区某社区为例

    卞海涛;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以上海市杨浦区某社区为例,探讨以数字孪生服务平台为载体的既有住区绿色低碳改造中绿化低碳适用技术的适用性及局限性。实践表明,既有住区绿色低碳改造需以地域适应性与系统性集成化为核心理念,通过多维度技术效能评估明确技术应用场景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形成可行的更新改造技术路径,为城市既有住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可推广性范式架构。

    2025年03期 v.17;No.94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1K]
  • 低碳社区配套公共建筑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思考——以上海市春熙市集为例

    董国群;程城;佟桂均;

    当前,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已经成为绿色低碳社区可持续能源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依然面临着设计不合理和成本压力大的难题。梳理了我国BIPV的研究应用现状与问题,以上海市春熙市集项目为例,从形态、立面、结构3个维度探讨了该项目的建筑设计特征,并从策略适应性、光伏屋面目标值计算、经济性和美观性4个维度分析了低碳社区配套公共建筑屋顶光伏一体化技术设计的注意要点,以期为其他同类型项目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17;No.94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5K]
  • 既有校园礼堂空调通风系统改造适宜性研究——以上海市某高校大礼堂为例

    洪青春;

    结合上海市某高校大礼堂空调通风系统改造实例,根据现场调研情况、项目改造目标、工程投资预算、现行规范及标准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出空调通风系统改造时的适宜性方案,并针对校园礼堂的空调室内设计参数、空调负荷、空调冷热源、空调系统、消声减振、绿色节能设计等方面进行重点介绍。该项目空调通风系统改造后实际运行情况良好,得到了校方的高度认可,并获得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三等奖,同时也为已有相似功能校园礼堂建筑在暖通空调的冷热源选择、大空间的气流组织设计、噪声控制以及末端空调风口形式选择等方面提供了思路和做法,供设计同行借鉴与参考。

    2025年03期 v.17;No.94 38-4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5K]
  • 天津市某医院蒸汽系统节能改造方案评估

    曹明哲;张琦;

    蒸汽系统是综合性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耗能巨大。针对医院集中式蒸汽系统运行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对以高压微雾加湿和小型蒸汽发生器构成的分布式方案。对2种方案的初始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进行量化分析和对比,并结合医院的特定需求和运行实际,详细分析2种方案的技术和用户效益。结果表明:集中式方案在设备初始投资方面占有优势,但在运行成本方面劣势明显,集中式方案投资为216万元,运行成本为177.66万元/a;分布式方案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分别为331万元和113.07万元/a,在用户和技术效益方面优势明显。

    2025年03期 v.17;No.94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绿色性能

  • 社区市政基础设施碳排放特征与碳减排措施探讨

    宋亚杉;孙明明;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社区市政基础设施作为城市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碳排放特征和减排措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系统识别了社区市政基础设施的碳排放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碳减排措施。研究发现,社区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建筑(供电、供气)、交通、固废等方面,而优化能源结构、提升交通系统效率、改进环卫系统和水系统管理是实现碳减排的关键方向。可为社区市政基础设施的低碳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025年03期 v.17;No.94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 应急临建工程中的机电系统与场地优化策略

    刘静静;顾景景;黄熙源;李晶;席文官;

    为响应国家建筑业转型升级号召,针对传统应急临建工程存在的工期冗长、湿作业多、资源浪费等问题,基于装配式、绿色建筑及标准化设计理念,提出一种快速建造技术方案。通过优化机电系统设计与选型,整合给水、排水及供电系统,采用模块化设备集成与标准化接口设计,显著提升施工效率。引入装配式地坪技术,选用预制高分子材料,实现无湿作业快速铺装,兼顾环保与成本。通过减少现场作业量、缩短施工周期,有效保障48 h内完成临建搭建,为抢险救灾等紧急场景提供高效、安全的临时设施解决方案,推动建筑业向工业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2025年03期 v.17;No.94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 太阳能光伏发电在超低能耗建筑中的应用

    张燕;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作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措施,其有效应用为建筑迈向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以及零能耗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为建筑行业在推进碳减排进程及实现能源结构转型上提供了富有成效的策略方案。详细分析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类型、设置比例以及其在超低能耗建筑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对某综合楼进行分析,展示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如何显著降低建筑能耗,并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为同类型的项目及设计人员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促进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与推广。

    2025年03期 v.17;No.94 55-5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 中央空调冷站性能提升分析——以上海市某办公楼输配系统改造项目为例

    辛晶晶;

    通过分析上海市某办公楼空调输配系统改造对中央空调冷站整体性能的提升,针对既有商业建筑空调系统运行普遍存在的冷机负荷率低、输配系统能耗高、空调冷站能效低等问题,可考虑通过中央空调冷站输配系统改造和运营控制的优化,最终达到提高冷站能效和为业主节省改造投入及运行费用的目的。

    2025年03期 v.17;No.94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5K]
  • 氢燃料电池综合能源系统试验装置开发建设研究

    金海魁;王健;王颖;张玉洁;云晓明;

    围绕氢燃料电池综合能源系统试验装置的开发建设,探讨了从方案设计、系统集成到试验调试的全过程。该装置涵盖了电解水制氢、氢气储存、燃料电池热电联产、光伏发电、微风发电、锂电储能、气象监测、电子模拟负载、交直流末端、控制及系统运管平台等多个模块。整套试验装置通过底层运行策略和自动化控制设备,不仅能够实现系统间能源供需的动态平衡,还可以适应孤网和并网2种运行模式。试验装置的开发建设过程及调试结果表明,该综合能源系统在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降低碳排放、增强能源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未来的氢能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2025年03期 v.17;No.94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

绿色运维

  • 上海市绿色住宅运行管理现状与发展策略

    胡蕴洁;

    上海市绿色住宅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为更好地掌握上海市绿色住宅的运行管理情况、提升居民居住品质,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分析了居民感受度、满意度和认可度,总结了技术、资金和管理方面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剖析了现阶段绿色住宅运行管理在认知度、技术选型、节能效果、物业费、维修资金上面临的挑战,并从5个维度提出进一步推动绿色住宅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5年03期 v.17;No.94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水处理系统改造——以临汾市某公园为例

    马欣;

    建设海绵城市项目可产生极大的生态效益与良好的社会效益。为给海绵城市项目提供实践经验,以临汾市某公园水处理系统改造项目为例进行研究,提出该项目中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要求,分析海绵城市建设难点,确定海绵城市控制目标,阐述海绵设施的亮点及建设方案内容,并分析建设方案的不足之处,为与临汾地区类似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17;No.94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 欧盟和美国火电厂碳排放连续监测体系研究

    冯晶晶;

    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EMS)能提供准确、实时且全面的碳排放数据,是碳交易体系的重要支撑。从发展历程、监测指标和计算方法、质量管控及应用成效等方面对欧盟和美国火电厂碳排放连续监测体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可借鉴欧美发展经验,通过建立完善标准体系、碳排放监测指导方案,推广CEMS碳监测设备以及建立碳排放数据库的方式,推进碳排放连续监测体系和碳市场的建立。

    2025年03期 v.17;No.94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 日照市主城区停车位规划配建指标值的优化调整分析

    徐保忠;王丽琴;王龙娟;赵琳;潘振;

    针对日照市近年来出现的“配建吃不饱,路内饱和”、配建停车利用率较低、路内停车混乱等停车问题,分析停车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进行探究。基于现状调查数据基础,制定科学的车位配建标准指标值的方法,对日照市主城区停车进行区域划分,利用分区域差异化与建筑分类细化的原则,建立停车需求率预测模型,计算停车配建指标的需求预测值来确定优化停车位规划配建指标值,为停车规划配建指标的确定提供依据,使停车配建指标值更趋于科学化。

    2025年03期 v.17;No.94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绿色建材

  • 轻质装配式隔墙的应用与发展浅析

    徐子涵;洪生辉;张续续;何志刚;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轻质装配式隔墙因其对不同材质的充分利用而体现出了轻质、高强、环保、节能等优势,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常用的轻质装配式隔墙特点的梳理和总结,并结合各类型装配式隔墙的实际应用案例,探讨了轻质装配式内隔墙条板、轻钢骨架轻混凝土隔墙和轻质装配式砌块式隔墙的适用场景。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数字化与信息化、个性化和智能化以及拓展应用等4个方面论述了轻质装配式隔墙的发展趋势,以期为轻质装配式隔墙在项目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17;No.94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 多种建筑保温墙体生命周期评价研究

    杨琳琳;杨春峰;肖作电;

    保温材料被用于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可以有效减少建筑物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行为,从而减少热量损失节约能耗,是推动我国建筑业节能环保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为选取最具环境正效益的保温材料,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在保证传热系数相同的条件下,选取5种典型外墙外保温墙体,运用eBalance软件对其所产生的能源与资源消耗以及环境排放进行计算,并对5种墙体进行特征化与归一化处理,计算其节能减排指标。结果表明:相同传热系数下泡沫混凝土保温墙体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岩棉板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对环境影响最大。对不同类型的保温墙体进行环境影响分析,为今后建筑保温墙体材料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5年03期 v.17;No.94 98-10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 玻璃幕墙断热型材传热系数模型研究

    肖波;徐童淋;陈丽媛;

    对构件式与单元式玻璃幕墙进行了不同断热长度与不同断热形式下的二维传热有限元计算,分别获得了构件式玻璃幕墙在5种不同断热形式与7种不同断热长度下的幕墙节点传热系数,以及单元式玻璃幕墙在6种不同断热长度下的幕墙节点传热系数。结果表明:构件式幕墙传热系数随断热条长度增加而降低,降幅随断热条长度增加呈非线性减小趋势,当断热条大于26 mm时,传热系数降幅变缓,断热长度增加可降低室外对流换热系数增加导致传热系数增加的敏感性。单元式幕墙热工性能与断热条长度、环境边界条件的相关趋势与构件式幕墙相似,但比相同断热长度的构件式幕墙传热系数高1.7~1.8倍。在相同环境边界条件时,采用复杂形式断热条,降低了空腔内的空气流动,提升了热工性能。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玻璃幕墙传热系数经验模型,考虑了断热构造和环境边界条件共同作用对玻璃幕墙热工性能的影响,与数值试验数据吻合较好,为实际工程幕墙节能设计提供依据。

    2025年03期 v.17;No.94 103-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0K]
  • 基于智能建造的模块化钢筋生产加工研究

    冯健飞;侯静;沈鹏;陈凯波;林文彪;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智能建造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模块化钢筋智能加工生产线作为智能建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实现了钢筋加工的高效率、高精度和低能耗,为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旨在深入探讨模块化钢筋智能加工生产的技术原理、系统构成、功能特点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5年03期 v.17;No.94 113-116+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 低碳视角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以成都市某项目为例

    赖文;

    建筑施工过程中,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建材的生产采购和机械设备的使用上。为了实现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管理目标,通常会采取使用低碳绿色材料、节能机械设备以及优化施工工艺等方法。以成都市某超高层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不同架体在生产、运输及现场使用中的详细碳排放数据,证明了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具有显著的碳排放优势,为现代绿色施工管理项目提供有益的借鉴。

    2025年03期 v.17;No.94 117-12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5K]

绿色施工

  • 上海市超低能耗居住建应筑对热措桥施节点施工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汪雨清;马季悦;卢慧霞;

    上海市超低能耗建筑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重点关注与聚焦热桥和气密性关键节点处理。基于热桥原理,重点分析了上海市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常见的热桥节点及其处理措施。并调研多个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热桥部位施工过程,总结提炼热桥部位实施过程中的5类常见问题,提出整改建议方案,保障热桥部位断热桥措施的有效实施,确保外围护结构的保温连续性,为后续超低能耗居住项目的热桥部位保温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2025年03期 v.17;No.94 121-12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 外墙保温一体化系统关键施工技术研究

    王丁茂;

    外墙保温一体化系统是一种将装配式建筑技术和建筑节能理念紧密结合的创新方法,它完全符合国家提倡的“节能、降耗、减排、环保”理念。该系统不仅有助于推动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实现低碳经济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建筑质量、提升施工效率,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作为案例,深入探讨了构件厂保温反打技术、现场支模工艺以及拼缝位置等关键施工环节。通过对这些环节的细致研究,总结了现场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后续的施工活动提供指导,也为相关体系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5年03期 v.17;No.94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 第10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竹藤馆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袁晨;

    为解决复杂结构施工中的技术难题,提升绿色建筑和异形建筑的施工水平,研究了竹藤馆项目的设计理念、施工方法及技术应用。采用了超高延性混凝土(UHDC)壳体、BIM技术辅助施工、3D打印模板等技术,以应对竹藤馆的复杂形态和工期要求。研究结果表明,竹藤馆项目的技术创新在提高建筑质量、缩短施工周期、优化资源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未来类似建筑的施工提供了有力参考,推动了绿色建筑和异形建筑技术的发展。

    2025年03期 v.17;No.94 12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 低能耗地基处理技术综合应用实践

    刘成;韩君;

    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推广,低能耗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日益受到重视。系统探讨了预应力管桩施工、强夯或强夯置放施工、装配式基坑支护施工等施工技术要点,并对各种工艺的技术特性、优点等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对某机场项目复杂地基环境的地基处理,综合应用强夯、大直径管桩联合施工进行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拉森钢板桩与工具式组合内支撑相结合的施工技术等多种施工技术方案,实现了地基处理装配化,可再生资源的二次回收利用等绿色节能效果。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地下工程在绿色建造领域中提供了核心技术优势,发展前景广阔。

    2025年03期 v.17;No.94 135-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 基于BIM的双曲PTFE膜结构幕墙一体化装配式吊装技术应用——以凉山民族体育中心改造项目为例

    李长春;孙子龙;

    随着现代建筑业的发展,为了追求幕墙的通透效果和复杂的流线造型,会展类、场馆类、机场高铁站房等场馆普遍具有大跨度、高空间、造型复杂的特点,也因此一直伴随着施工效率低、质量把控难的困境。分析了凉山民族体育中心提升改造项目利用聚四氟乙烯(PTFE)膜质量轻、柔韧性强、透光性好、可熔接等特点配合在地面集中加工的钢结构骨架,进行大面积板块装配式基面一体整体吊装,全站仪全程放线打点,实现空间双曲复杂造型外幕墙高精度高质量快速建造,为类似场馆类大跨度、高空间、复杂造型幕墙项目的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

    2025年03期 v.17;No.94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企业访谈

  • 绿色新质涂料 焕新美好生活——访三棵树集团副总裁兼工程事业群总经理崔景焘先生

    何忆;蒋亚琴;

    <正>城市建设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引擎,城市焕新与人民幸福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如何让老旧建筑焕发新生,提升城市温度和质感,创造更加宜人的室内空间,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焕新的时代命题,也是三棵树工程始终关注的核心问题。顺应时代发展,三棵树在原有基础上全面升级“城市焕新”服务品牌,致力于通过绿色新质涂料焕新美好生活。本期,三棵树集团副总裁兼工程事业群总经理崔景焘先生将为我们详细解读三棵树“城市焕新”服务品牌的深厚积淀和创新实力。

    2025年03期 v.17;No.94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