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

绿色资讯

  • 绿色资讯

    <正>展会论坛Exhibition Forum"2009绿色建筑新思维国际峰会"成功举办本刊讯"2009绿色建筑新思维国际峰会"于2009年12月10日至11日在上海世纪皇冠假日酒店举行。此次峰会是由上海市绿色建筑促进会、上海市建筑学会和上海绿色生态建筑与人居环境科技推广中心共同主办,参

    2010年01期 v.2;No.2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1K]

编者的话

特别关注

人物访谈

  •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任重道远——专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主任宋凌

    贺玲琳;

    2009年6月24~25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主办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明确了加快发展绿色建筑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各地开展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方案,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期出台的《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建科[2009]109号)进行了详细解读。--—《绿色建筑》2009年11月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将是我国今后开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依据所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展开填补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的空白,使我国告别了以国外标准来评价国内建筑的历史。—人民网"告别国外标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启动"

    2010年01期 v.2;No.2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主题策划——建筑遮阳专题

  • 建筑遮阳的春天还远吗?

    贺玲琳;黄蓓华;

    2009年3月1日起,江苏省在新建居住中强制推广应用外遮阳。据说,安徽、福建等地也即将出台类似政策,上海等城市也在高度关注中。对此,业内有很多看法。有人认为,管理办法太粗放,最终只能流于形式;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遮阳行业发展的"大跃进"开始了;也有人认为,尽管如此,遮阳行业还需要很长的培育期。就此,本刊走访了遮阳行业的相关协会管理人员和一些知名企业,并特别策划了建筑遮阳专题,为推动遮阳行业的发展贡献专业媒体的力量。

    2010年01期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0K]
  • 我国建筑遮阳技术与标准体系研究综述

    岳鹏;

    遮阳技术是建筑隔热保温通风技术的代表,节能效果明显,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建筑物节能中。本文综述了我国建筑遮阳行业发展阶段、建筑遮阳分类与产品种类,分析了我国建筑遮阳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阐述了我国建筑遮阳领域标准化最近研究进展。提出在对建筑遮阳技术研究的同时,更应多关注遮阳与采光、通风和视线遮挡等问题的综合性研究,应用于建造设计指导。新的遮阳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出台,为遮阳行业规范、有序、健康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2010年01期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2K]
  • 江苏省建筑外遮阳行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李明;刘永刚;

    介绍了江苏省推广建筑外遮阳的主要措施,解读了省建筑节能标准中外遮阳的相关条文,并分析了现存的问题,对相关产品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2010年01期 v.2;No.2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3K]
  • “夏氏遮阳”的遮阳效果分析

    赵立华;齐百慧;肖毅强;

    建国初期,岭南建筑实践的领军人物夏昌世教授在岭南现代建筑创作中建造了许多使人耳目一新的"夏氏遮阳"建筑。本文以建筑技术角度,定量的分析和评价"夏氏遮阳"的遮阳效果。水平遮阳板和垂直遮阳板相结合的"夏氏遮阳"的遮阳效果好,遮阳系数为0.24~0.29,并且能够满足夏季和冬季对太阳辐射量的不同要求。

    2010年01期 v.2;No.2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8K]
  • 建筑遮阳标准体系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

    段恺;齐新琦;赵文海;丁楠;

    <正>1建筑遮阳对建筑节能的作用目前我国有400多亿m2的既有建筑,其中大部分为高能耗建筑;每年还有数十亿m2的新建建筑,这些新建建筑中大部分的能耗指标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水平。而且我国新建建筑存在着窗墙面

    2010年01期 v.2;No.2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8K]

绿色设计

  • 绿色技术选择方法初探——以上海自然博物馆绿色建筑设计为例

    汪铮;车学娅;陈剑秋;王颖;

    在即将建造的上海自然博物馆的设计过程中,绿色节能技术的采用一直是重点考虑的内容。在选择、应用这些技术的同时,笔者深刻感受到:要使各种绿色技术真正有效服务于建筑,使其成为植根于建筑,与建筑一体化的有机技术,必须始终遵循一定的原则及程序,将建筑设计与技术选择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来进行整体性研究。如果能从纷繁浩翰的工作内容中将这种原则及方法提取出来,使之成为可指导上海自然博物馆以及其它建筑进行技术选择的参考方法,将是时势所趋。本文立足于此,结合上海自然博物馆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及其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试图对绿色技术的选择方法作一番总结——以期达到与同行共同探讨的目的,为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研究与建设发展尽绵薄之力。

    2010年01期 v.2;No.2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6K]

建筑节能

生态与智能建筑

  • 面向多对象的信息化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研究

    张敏杰;蔡忠民;支建杰;

    现今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几乎所有的信息都能被转化为可被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数据格式进行处理。作为建设工程这个高度复杂、高度智能、高度技术的行业,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的处理来改善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孤岛模式,实现建设工程的面向多对象项目管理是未来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为背景,对应用于建筑工程参建各方,达到远程监控、信息交互流转、完成质量安全控制、文档管理、进度控制、为各类施工企业提高质量控制技术水平提供符合我国国情的建设工程数字化施工控制平台,展开详细描述。系统在近期的世博项目应用中得以不断完善和改进。

    2010年01期 v.2;No.2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
  • 云南省红河州的屋顶绿化特色

    梁辉;

    从屋顶绿化的发展及其功能出发,结合人文思想和民族文化分析了几种红河州的屋顶绿化特色。

    2010年01期 46-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1K]

绿色建材

  • 纳米ATO透光隔热涂料的制备与改性

    李靖;彭志辉;

    研究了纳米氧化锡锑(ATO)水性浆料与水性聚氨酯的配比、涂膜厚度、实心玻化微珠掺量对玻璃用涂料可见光透过率和近红外光阻隔率的影响。采用自制隔热装置测试了45μm厚涂膜和实心玻化微珠掺量为15%时在碘钨灯光照和日光照射条件下的隔热效果,并与空白玻璃的隔热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涂料具有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和良好的隔热效果。

    2010年01期 v.2;No.2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