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道红;
<正>"我相信健康建筑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健康建筑最打动我的一点就在于它能呵护我们的健康。"作为较早投资WELL健康标准的设计师,施道红说他对健康建筑首先是一种"情怀",其次才是"商业"。他一直在FTA倡导"绿色设计不是选择,
2018年03期 v.10;No.52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6K] - 谢斌;
<正>"材料是一切建筑的基础,亦是健康建筑在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健康建筑就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标配,对于提升城市发展品质有着重要意义。"所谓健康建筑,是指一种体验建筑室内环境和住区居住环境的方式。一栋健康建筑,它既要达到包括温度、噪音、通风换气率、照度、空气品质等物理测量值指标,还需满足诸如平面和空间布局、环境色调、私密保护、视野景观、材料选择等主观心理因子,同时还涉及工作满意度和人际关系等重要因素。通俗来讲,健康建筑首先应该是绿
2018年03期 v.10;No.52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3K] - 杨建荣;
<正>"因地制宜的重要性始终是建筑建设中不可忽略的一点。"健康建筑以人作为关注对象,追求保障并提升在建筑内工作和使用人员的各种福祉,保障健康建筑的要素一般包括7个方面,即空气、水、食品、人文、健身、服务、舒适。在杨建荣看来,健康建筑可以算是绿色建筑某种意义上的延伸,但是两者在出发点、考察对象、关注重点等多方面仍存在着较大差别,有较多交叉,但一定时期内还将会继续保持并进前行状态。
2018年03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8K] - 张崟;
<正>建筑的发展趋势将从"只关注建筑本身的性能"逐步转向"更加关注建筑使用者的体验"。随着人们对环境、对健康投注越来越多的关注,健康建筑吸引了业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专家开始探索健康建筑。如在1990年英国BREEM评价体系中,已把健康作为评估绿色建筑的指标,其他诸如美国的LEED标准、德国的DGNB、北欧ACTIVEHOUSE等标准均有关于室内环境健康性的要求。美国于2014年颁布了WELL健康建筑
2018年03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8K]
- 耿涛;
以江苏省苏州市某项目桁架层屈曲约束支撑(BRB)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屈曲约束支撑加工制作及安装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如零件组装及焊接技术、密闭空腔内的混凝土浇灌施工工艺、成品构件吊装工艺等展开研究,探索总结屈曲约束支撑系统施工的关键技术。由此保证现场屈曲约束支撑与主体结构的可靠连接,发挥构件自身的性能优势。这些可给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18年03期 v.10;No.52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 张波;谷志旺;陈雪峡;孙沈鹏;
既有高层建筑置换型结构改建是通过对原结构受力构件进行加固、拆除、置换,实现结构受力体系改善或转变的施工过程,技术难度很大,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尚无成套技术和工艺。结合典型工程案例,概括既有高层建筑置换型结构改建类型,分析其特点和难点,针对现场勘查、总体技术路线、过程性安全分析、BIM信息技术应用、工艺设备集成、信息化监测平台应用等关键技术进行思考。这些可为今后既有高层建筑置换型结构改建施工提供参考。
2018年03期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 曾伟清;余国保;
为探索城市中心地段既有建筑的绿色化改造方法,对北京昆仑饭店外围护结构的绿色化改造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绿色化改造设计和施工措施一揽子解决方案;在建筑幕墙系统外观效果提升的同时,保温、隔声、水密、气密等性能也大幅度提升;通过优化施工措施,确保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低。这些对我国既有建筑外围护结构改造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18年03期 34-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6K] - 龚金弟;
在盾构隧道施工中,盾构始发施工技术是关键环节。结合福建省福州市地铁1号线过闽江段施工实例,对矿山法隧道内盾构始发施工技术进行总结和分析,得出关键性结论 :盾构机在矿山法隧道内的始发施工,从技术角度上看更多需要考虑两种尺寸不一的隧道之间的连接问题、隧道止水问题和隧道内管片安装的问题。这些可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2018年03期 v.10;No.52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5K] - 李峰;
以区间隧道盾构出洞负环管片采用可重复利用的钢结构负环管片为例,对钢结构负环管片的形式、盾构出洞负环管片的安装进行详细说明,并对钢结构负环管片施工效果及优缺点进行分析。结合具体工程案例,通过分析钢结构负环管片的使用效果,提出改造优化建议。这些可给类似隧道盾构工程中钢结构负环管片的使用提供参考。
2018年03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1K] - 陈利明;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城市核心区实施市政工程情形越来越普遍。大型市政工程在城市核心区甚至主干路上的实施有其固有特点和难点。上海周家嘴路越江隧道浦西岸上段项目,基坑开挖较深且平面布置较长,更为复杂的是基坑位于干道中间。介绍了这一工程的施工难点和解决措施,并针对工程实施重点和难点提出意见。这些可以给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2018年03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 寇玉德;
基于国家现行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结合已有的工程案例,分析这一标准的特点,并构建了指标体系;介绍上海地区绿色建筑发展现状,探讨了适宜上海地区的绿色建筑技术评价指标及内容;提出这一标准对上海项目的适应性还存在一定问题,评价尺度不是很合理;建议结合本地特点及时修订上海地方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这些可供各省市制订地方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参考。
2018年03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 何娇;谷志旺;张铭;王町;李静;刘煜;
如何将绿色营建经验与本地传统民居的特色相结合,做好生态移民搬迁的民居营建工作,是一项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以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民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地自然生态和社会人文特点;基于对当地传统民居建筑的实地调研,总结了蕴含在其中的绿色营建经验;并调研当地已建成生态移民搬迁民居的营建情况,探讨当代农宅营建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些调研成果可以给当地生态移民搬迁建设提供参考,并促进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农宅的建设。
2018年03期 v.10;No.52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3K] - 张德明;
上海市是国内最早发展绿色建筑的城市之一。阐述上海市绿色住宅发展情况,提出绿色住宅技术定位,结合上海市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和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归纳成本、增量成本,分析不计入绿色住宅新增成本的技术、可能增量以及有增量成本的绿色住宅技术。通过分析发现,随着上海市对于住宅建筑的特殊绿色技术要求越来越少,增量成本也在不断减少。这些分析可供上海市持续推进绿色住宅技术参考借鉴。
2018年03期 52-5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7K] - 陈丹;
分析天津市公共机构的能源消耗及统计系统所存在的问题,从各类公共机构建筑的现状看,存在较大节能潜力。建议建立一套完整的能耗采集标准,也即从能源资源采集和统计方面着手,规范数据的收集整理,提出合理的数据分析方法,对建筑能耗标准进行判断,并给出指导意见,从而这为公共机构的节能考核提供数据支撑。这些将会对公共机构的节能运行起到积极的影响。
2018年03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 - 吴晨光;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全装修项目的工程质量控制问题日益严峻。分析全装修项目特点;提出全装修项目常见的9大质量问题;针对全装修项目的设计、招标、施工、交付等4个阶段,分别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并结合实景图片进行详细阐述。这些质量控制措施可以给全装修项目质量管理提供借鉴。
2018年03期 v.10;No.52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 李东旭;卢云祥;董艺;
针对城市房屋质量安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建筑市场管理、既有房屋使用安全、在建房屋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对加强城市房屋质量安全管理提出如下具体的建议:既有房屋宜加强管理和安全监测;新建建筑宜注重规划选址与施工管理,鼓励采取新型建造方式。这些可供房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参考。
2018年03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
- 赖振彬;王玉麟;黄巧玲;潘立兴;
进行绿色建造检查时,企业提供的数据大多依靠人工手动记录,缺乏实时可靠的统计手段。研发一套实时性强、自动化程度高的智能监测系统,对绿色建造数据进行采集和量化,并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通过分析后证明,这套智能监测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实时性,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这些研究和应用实践证明,基于无线网络的智能绿色建造数据采集系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8年03期 v.10;No.52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0K] - 王峰;
介绍某实际工程成组冷却塔项目运用数值模拟技术的情况:通过CFD(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技术对成组冷却塔的气流分布、温度分布、湿度分布进行分析;采用优化冷却塔布置、调整进风百叶间距、增加出风口隔断等方法,使冷却塔进口湿球温度得到控制,保证冷却塔出口温度,从而保障冷却塔的冷却效果。这些措施和分析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2018年03期 v.10;No.52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 李少伟;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大型建筑群体协同管理中的应用有一定研究价值。探讨了BIM技术应用现状,总结了建筑信息化管理优缺点,构建了基于BIM技术的大型建筑群体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并对这个协同管理平台的工作流功能、多项目设置版和单项目综合管理版、BIM模型综合应用等进行介绍,最后针对当前建筑信息化管理存在的缺点提出具体改进措施。这些研究旨在为建筑信息化管理和BIM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2018年03期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9K] - 严犇;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发展、新型医疗设备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具有一系列区别于普通医疗场所的特殊要求。通过分析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门禁、监控、探视等弱电智能化系统的设计理念与功能需求,阐述了弱电智能化系统对于特殊医疗环境的重要性。使用结果证明,这套弱电智能化系统的应用使管理更高效、环境更安全、操作更便捷,同时也彰显了人文关怀。这些经验可以给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等特殊区域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2018年03期 80-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