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

编者的话

  • “双碳”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

    <正>工业互联网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新型基础设施和关键共性技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加快推动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现在,“工业互联网﹢双碳”已经在主要行业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钢铁、化工、过“工

    2022年02期 v.14;No.75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城市双碳技术路径与绿色建筑

  • 碳中和目标下我国北方集中供热发展技术路径研究

    关雪;周海珠;李晓萍;李以通;成雄雷;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承诺在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当前我国北方集中供热碳排放量较大,占建筑运行碳排放的比重达到 26%。推进集中供热低碳发展亟须科学合理、清晰明确的技术路径指引。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研判集中供热低碳技术发展趋势,分析各项技术对低碳发展目标的影响,构建我国北方集中供热发展技术路径。

    2022年02期 v.14;No.75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4K]
  • 大型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设计策略及技术路径——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PDC1-0401单元H01-01地块项目

    燕艳;孙斌;沈蔚伟;潘嘉凝;徐悦;陈家乐;

    分析了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PDC1-0401单元H01-01地块公共建筑项目的设计思路。项目设计综合考虑健康、节能、技术与艺术融合,主要技术路径包括气候响应设计、高性能围护结构、高效机电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项目经验可为上海乃至全国大型公建提供参考。

    2022年02期 v.14;No.75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 主动式建筑实践——以上海张江未来公园(艺术馆)项目为例

    燕艳;

    介绍了上海张江未来公园(艺术馆)的主动式设计,分析了其包括模块化建筑设计、观展流线设计在内的 7 个方面的设计亮点。相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主动式建筑会得到更多的认可。

    2022年02期 v.14;No.75 12-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6K]
  •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绿色低碳实践

    孙桦;

    当前我国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同时,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并且把“双碳”目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在此背景下,乡村的绿色低碳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以上海某乡村振兴示范村为例,阐述了该村以绿色、低碳为理念,挖掘乡村资源优势,开展低碳乡村新范式的实践,以期为其他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2022年02期 v.14;No.75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绿色建筑

  • GB/T50378—2019与英国BREEAM标准对比分析

    宋亚杉;

    通过对比我国GB/T 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19 版与英国 BREEAM 评价标准,对其在评价范围、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权重、评价等级、条文对比等方面的异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均覆盖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行全寿命周期,但由于两国发展阶段不同,部分评价指标存在一定差异性,但均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研究结果为后续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2年02期 v.14;No.75 18-2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9K]
  • 中美两国健康建筑标准对比分析

    潘星;刘金军;汪梦琦;刘赟;

    通过两部标准的评价对象、认证等级、评价指标等方面的对比与分析,提出适宜我国健康建筑评价体系发展的建议。研究结果以期促进我国健康建筑领域的发展。

    2022年02期 v.14;No.75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 杭州未来社区立体绿化研究与分析

    邵云鹏;吴涛;竺海涛;范佳炜;

    未来社区建设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三维价值坐标。重点阐述立体绿化在未来社区的重要性,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未来社区绿化现状的调查研究以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同时还介绍了未来社区绿化现状的调查研究、未来社区立体绿化手法(立体绿化种类、配置原则、立体绿化风格、种植手法垒土技术的运用和灌溉、养护)。

    2022年02期 v.14;No.75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 碳中和视角下绿色建筑关键性技术应用与研究

    刘慧慧;陈启新;张高锋;黄云;朱一铭;庞乃杰;曲胜;

    以浙江省衢州智慧旅游管理中心绿色建筑实践为案例,通过海绵设计系统、节水灌溉系统、可调外遮阳系统、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空气质量监控系统、新风PM_(2.5)过滤系统、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技术)等多项绿色关键技术,按照 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评价要求进行设计与施工图落实。通过项目节电量估算碳排放量,打造碳中和视角下绿色建筑关键性技术应用与研究,真正将绿色建筑落地化,实现“四节一环保”目标。

    2022年02期 v.14;No.75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 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建筑光伏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

    黄继成;胡梦坤;张改景;

    梳理了绿色轨道交通领域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目标,总结了城市轨道交通建筑的光伏应用现状。着重重点针对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的光伏应用潜力展开了分析。这对城市轨道交通建筑光伏技术应用推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22年02期 v.14;No.75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 微生物土壤活力改良技术的实际应用

    张振强;

    旨在利用新型微生物菌落制剂和相关机械设备,对园林绿化种植土进行原位修复与改良的新工艺技术进行介绍与分析。结合该新工艺在实际案例中的使用方式和施工流程,来阐述其与传统土壤修复方法的不同之处,以及最终的效果表现。

    2022年02期 v.14;No.75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 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实践——以太平鸟高新区男装办公楼项目为例

    金艳萍;

    项目充分呼应地域气候特征,采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了适应夏热冬冷地区的绿色设计模式,在环境布局、空间组织、建筑自遮阳、通风采光、立体绿化、海绵景观、可再生能源利用、BIM 等技术体系应用方面有明显的示范价值,为夏热冬冷地区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实践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和示范。

    2022年02期 v.14;No.75 41-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 绿色技术与智能化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的研究与应用

    郭轶辉;郭玲敏;李作扬;张剑;袁守恒;

    在分析研究老旧小区现状和国家政策文件的基础上,以北京市法华南里项目改造为研究对象,分析法华南里项目基本情况和改造思路。重点从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和社区管理智能化两个方面,探讨绿色技术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的应用方式。力争提高改造后老旧小区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环境友好性,切实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年02期 v.14;No.75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绿色性能

  • 建筑碳中和路径的分析与研究

    倪海琼;张秋灵;刘亚丽;吕艳艳;李志;

    以“建筑领域的碳中和路径”研究对象,确定建筑领域碳中和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实现建筑碳中和的方法和路径。分析目前国际碳排形势,以一些典型城市为例分析其碳中和路径,以一些典型的低碳建筑为例分析其减碳方法。结果表明: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对整体碳中和的实现至关重要,建筑碳中和路径主要是发展被动式建筑,被动式建筑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采取不同的节能措施,主要措施有大量使用光伏、风力、热能回收等可再生能源,增加绿化面积等固碳手段。

    2022年02期 v.14;No.75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 探究租赁公寓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及未来政策建议

    盛未力;

    为更清楚租赁公寓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措施的性质,选取某实际公寓进行研究。通过对其进行多种方法计算,并验证了租赁公寓围护结构的实际热工性能,得出其热工性能符合相应国家标准。随着未来可能的气候变化,需继续探索相关政策的指导方向。

    2022年02期 v.14;No.75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2K]
  • 既有办公建筑改造工程研究

    李跃;

    本文以北京既有办公建筑北奥大厦为例,对建筑改造的方法方式进行了分析;对建筑的主体、设备设施、经营状况等内容进行了说明;对本建筑的改造设计内容进行了阐述与分析。通过对本建筑改造的设计,提高了原有建筑的品质与功能性,使原有建筑更加的节能环保,提高了建筑的综合经济效益。对办公建筑改造项目,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使其更具有实施性。

    2022年02期 v.14;No.75 56-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 自动控制在暖通空调冷冻水系统中的应用及节能分析

    黄骑松;高理福;杨彪;何晓英;

    以自动控制的暖通空调冷冻水系统中的变频冷冻水泵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计算分析的方法,以节能为目的,对自动控制的暖通空调冷冻水系统中变频冷冻水泵的单泵运行和双泵并联运行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自动控制与冷冻水系统的变频冷冻水泵优化配置相结合,使用双泵并联变频运行能达到节能的目的,并且流量越大的单泵系统,采用小流量双泵并联运行时,其节能效果越显著。这可以为自动控制系统在暖通空调中的应用及节能提供参考。

    2022年02期 v.14;No.75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 北京市老旧小区翻新模式下的建筑节能改造

    白羽;果海凤;刘郁林;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是“十四五”时期推动北京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结合实际调研,分析北京市老旧小区的现状、改造发展过程,总结与研究翻新模式下的北京市老旧小区的建筑节能改造的特点,为“十四五”时期进一步系统化、多样性、精准性的综合改造做好实践总结。

    2022年02期 v.14;No.75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3K]
  • 碳中和愿景下历史建筑节能减碳更新改造研究

    杜志祥;曾维强;唐文伟;

    以山东省济南市成丰面粉厂保护性改造工程为例,分析梳理了历史建筑的绿色低碳技术。项目以共性问题为切入口,从外围护结构、能源利用和安装设备三个角度确定更新改造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实施具体施工措施。该历史建筑的更新改造使成丰面粉厂满足了现代使用需求,也为其他历史建筑节能改造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2022年02期 v.14;No.75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 德国、日本建筑节能发展分析及启示

    方舟;

    调研及梳理了德日两国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发展历程、技术标准和金融政策。将我国建筑节能发展情况与德日两国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面向我国未来发展的建筑节能策略建议。从标准、政策、实施3个维度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

    2022年02期 v.14;No.75 70-7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建筑设计

  • 大湾区中小套型住宅的地域适应性研究

    眭放步;温志锋;周薇南;

    以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御溪世家项目的中小套型住宅为研究对象,剖析地理气候、人文因素和社会经济方面对中小套型住宅设计的影响,探讨了大湾区中小套型住宅的设计应对策略。提炼了建筑朝向、户型面积、架空层、得房率等设计侧重点,总结了大湾区中小套型的基本设计特征和鲜明特色,为大湾区中小套型住宅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2022年02期 v.14;No.75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2K]
  • 景观参数化设计的形成逻辑

    李晶;王涛;卞绮玮;于苏诚;陈乐彦;

    通过对景观参数化设计的定义、来源的描述,以及对景观场地一般价值需求的分析综合,以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为桥梁构建现实景观设计需求转化为计算机参数化景观生成系统的逻辑框架,为景观参数化设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些许思路。

    2022年02期 v.14;No.75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 TOD模式下的未来社区探讨

    竺海涛;吴涛;范佳伟;邵云鹏;

    参照新加坡新市镇中心的邻里中心综合体,以公共交通为先导(TOD 模式),并把社区商业和公共服务进行融合,营造出功能复合的新镇中心,推动新市镇的发展。浙江省杭州市瓜沥七彩小镇项目采用 TOD 模式,坚持把瓜沥公交总站整合进项目之中,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的叠加,并不断加以完善,最终诞生出了中国新城镇发展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独特产品——把商业消费、公共服务、精神文化和智慧管理等诸多功能叠加在一起的新城镇中心。

    2022年02期 v.14;No.75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 电气设计中电缆绿色桥架的选型分析

    邵頲;徐沪安;何佩旖;

    通过对电缆桥架新技术产品的性能分析研讨,结合新编制的上海市团体标准《民用建筑电气绿色设计应用规范》(送审稿),提出了绿色桥架的概念。对建筑项目电气设计中电缆桥架的绿色选型要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可为电气设计师理解电气绿色设计及绿色新技术产品的设计提供参考。

    2022年02期 v.14;No.75 83-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 大湾区住宅精装修交付解析

    王朝恩;刘志方;吴秀荣;宓国彦;

    对住宅精装修交付概念做了释义,详细介绍了交付的各项指标和标准。以大湾区多家地产开发商开发的楼盘为例,对住宅精装修交付所展示的样板房设计风格进行了解析,同时对住宅精装修交付的优劣势做了解析。供同行业探讨,共同提高精装修交付标准质量。

    2022年02期 v.14;No.75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 老旧小区结构抗震加固改造设计研究与实践

    金晖;

    通过介绍 2 栋砌体结构住宅实施加固改造的工程实例,针对原结构抗震能力存在的不足,采用 PKPM(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研制的建筑工程设计 CAD 软件) 系列软件进行了小震作用下的结构强度分析,并根据现行规范对既有砌体结构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加固改造设计方法,使得结构的抗震性能明显改善,保证了房屋结构的安全性能。研究结果对于运用合理的结构抗震加固方法,实现对既有砌体结构房屋的综合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02期 v.14;No.75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 参数化设计在室内装饰工程深化设计阶段的应用

    管文超;张鹏飞;

    针对某剧场室内装饰工程异型饰面方案设计到深化建造的过程,以 Rhino 与 grasshopper 为参数化设计平台,阐明了参数化设计在建筑装饰设计方案比对与遴选中的优势,提出了参数化设计在深化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探索了参数化设计信息输出在构件加工与安装阶段的用途,论证了参数化设计在建筑装饰工程中全过程应用的可行性。

    2022年02期 v.14;No.75 93-95+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绿色施工

  • 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对地铁深基坑变形的影响研究

    王瑜;

    介绍了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以上海地区某轨道交通车站深基坑为例,在端头井深基坑三道钢支撑安装了轴力伺服系统,对安装伺服系统的端头井与常规支撑的标准段实测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进行比较,两者在各种工况下的变形特性及变形量均有差异,采用伺服系统补偿的端头井围护变形明显小于标准段;同时对端头井与标准段坑外地表剖面沉降进行了比较,前者在开挖阶段的沉降量明显小于后者。

    2022年02期 v.14;No.75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8K]
  • 附着式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高空整体平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张志峰;

    以上海前滩信德文化中心工程为背景,对 1 号楼建筑物外立面的突然内收引起的附着式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的施工难点进行了研究。阐明了通过一种电动平移装置实现了防护平台高空整体平移的施工方法,使得防护平台能自适应建筑外立面的变化,避免了重复搭拆带来的安全隐患,节约了周转材料,降低了施工成本。该方法可以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2022年02期 v.14;No.75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 非开挖修复技术在城市密集区排水管道修复中的应用

    胡东起;史芳弟;王徐越;钟益斌;游家凯;何海涛;

    介绍了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的概念、特点、施工技术、选用原则及其与常规开挖修复的对比分析。以深圳市光明区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效果为例,对城市密集区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效果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最后对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进行了后期展望。以期为其在后期的工程应用中提供参考。

    2022年02期 v.14;No.75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5K]
  • 逆作法取土口设置的分析和研究

    薛志松;

    逆作法施工时,地下室土方的开挖以及材料的运输严重依赖取土口。通过两个工程的逆作法施工案例,对工程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取土口的设置,了解取土口合理设置的最佳位置,以此达到提高工程效率、节约工期的目的。合理布置取土口能大大提升挖土的施工进度,加速材料的运送,从而达到实现加快工程进度的目的。

    2022年02期 v.14;No.75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 精准技术点位优化在特色酒店项目的运用

    郁振家;

    对某特色酒店大堂顶面异型复合蜂窝石材安装可调节节点优化、墙面夯土饰面工艺比较优化、厚型石材机械锚固防坠落措施优化、泳池 SPA 区天花三维建模引导工艺点位优化进行分析、梳理、总结,有效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因空间受限、设计受限、技术受限、工艺受限而产生的施工问题。文中所使用的点位精准优化,不但在解决本项目过程技术难点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而且对类似建筑装饰项目也有参考借鉴作用。

    2022年02期 v.14;No.75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8K]
  • 临近地铁高架的重叠隧道盾构机接收施工技术

    张良;

    以重叠隧道盾构机临近地铁高架接收施工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架监测保护、接收加固措施、下洞隧道加固措施、车站中板设计及监测、接收工序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一套安全可靠的临近地铁高架的重叠隧道盾构机接收施工技术。研究结果可为以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2022年02期 v.14;No.75 114-116+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绿色建材

  • 超高性能混凝土气体渗透性能测试方法优化研究

    唐晓双;

    通过研究压力范围、烘干时间、恒温恒湿静置时间对混凝土气体渗透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超高性能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测试结果的差异性。由此得出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气体渗透性能测试方法优化:压力范围调整为 0.7~1.0 MPa;取消恒温恒湿静置过程;干燥时间取为 11 d;建议稳压时间为 60 min。优化后的测试方法可在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同时提高测试效率。

    2022年02期 v.14;No.75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 钢丝网架复合岩棉板外墙外保温体系研究

    王公胜;匡静;李德荣;

    以甘肃省推出的新型钢丝网架复合岩棉板外墙外保温体系为例,重点研究分析了该技术体系的防火保温性和安全耐久性。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为无机防火,耐火性能与结构同等级;整体保温性能稳定且能满足现行建筑 75% 节能标准;采用厚抹灰工艺及粘锚结合、以锚为主的连接形式,保证体系耐久性与建筑同寿命。研究结果可为钢丝网架复合岩棉板外墙外保温体系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2022年02期 v.14;No.75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 建筑玻璃平整度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综述

    王伶;朱明杰;杨晓燕;

    建筑玻璃的平整度是决定玻璃幕墙视觉效果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建筑的美观和档次。提高建筑玻璃的平整度并做好建筑玻璃平整度的检测量化工作尤为重要。通过梳理国内外建筑玻璃平整度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的相关标准,对比分析国内外标准的异同,针对建筑玻璃平整度的技术要求和检测现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和展望。

    2022年02期 v.14;No.75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 污泥焚烧前后的成分检测分析

    季文君;

    通过取用石洞口污泥厂污泥样品,测定了污泥的含水率,研究了含水率对污泥焚烧的影响,指出了每日检测污泥含水率的必要性。此外,对污泥焚烧后的灰渣进行检测分析,发现污泥焚烧后的灰渣基本符合集料、碎石、砾石等工程所需建材的级配要求,且炉渣处置时对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较小。这对污泥焚烧工艺更高效地处理污泥,以及对焚烧后的灰渣进行有效利用提供了数据。

    2022年02期 v.14;No.75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 预拌混凝土的绿色建材评价及认证实践

    刘朝;

    简述了绿色建材评价与绿色产品认证体系概况和政策要求,分析了预拌混凝土绿色建材评价标识与绿色产品认证技术指标差异以及现阶段性实践情况。研究结果可为预拌混凝土绿色产品认证的开展提供参考。

    2022年02期 v.14;No.75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经营管理

  • 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及其预防

    陈麟;陈麒;李勃达;习炜;

    通过审计人员、项目单位、审计方法以及外部的法律法规阐述工程造价中容易出现的审计风险。通过对这 4 个审计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可从 4 个方面着手预防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结论:提升工程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使用科学的工程造价审计方法,提高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依法开展工程造价的审计工作。研究结果可供同行参考。

    2022年02期 v.14;No.75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 地形营造在园林景观工程中的运用分析

    章毅;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类地形,在园林景观工程中地形营造也尤为重要。从略微起伏的微地形,直至大体量的山体地形,形态各异,功能多样。通过地形的丰富营造,可以做到大而成势、小也成景的景观效果,因此地形在园林景观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围绕景观工程中的地形营造,从多角度对其作用、分类、构成、营造方法和材料应用进行论述,为园林景观中各场景提供地形营造的有益参考和建议。

    2022年02期 v.14;No.75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 绿色资讯

    <正>1《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发布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工作作出详细部署。《意见》明确,要完善建筑绿色用能,提升建筑节能标准,推动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推进和支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积极推广使用绿色建材,健全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制度。完善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标准,鼓励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支持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供能系统。

    2022年02期 v.14;No.7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