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

编者的话

  •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推进绿色城市建设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人口最密集、污染排放最集中的地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又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在城市、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战场在城市、以城带乡建设美丽中国的主要责任在城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22年03期 v.14;No.76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特别关注

专题策划|建筑碳中和_企业访谈

  • 马明磊:智能建造是建筑企业低碳化转型必经之路

    贺玲琳;叶召梅;

    <正>马明磊,中建八局工程研究院院长,博士后,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马明磊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承担国家“十三五”重大科研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4项,参与国家“十二五”重大项目1项,主持并参与重大局级课题若干项;编著参与2项,参编国家标准2项,地方标准4项,主撰并出版企业标准2项,参与并出版企业标准3项;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建交委“城市之星”,

    2022年03期 v.14;No.76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7K]

专题策划|建筑碳中和

  • 建科环境双碳路径的规划设计

    陆津龙;

    <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上海建科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立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围绕政府、企业、金融和贸易活动中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提供以核算监测、路径规划、解决方案为脉络的审定核查、环境气候信息披露、碳资产开发管理、绿色低碳产品服务认证等一系列综合性技术服务,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2022年03期 v.14;No.76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 生态海绵,蓝绿共生——某滨河景观项目海绵城市设计实践

    陈文杰;燕艳;侯梦甜;沈颀涵;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某项目为例,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景观设计过程中,通过生态设计实现景观效果以及海绵城市目标。通过分区计算,项目未设置灰色雨水设施,即达到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90%,年径流污染控制率 60% 的设计目标。

    2022年03期 v.14;No.76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2K]
  • 建筑零碳化发展及建筑碳金融增益模式分析

    王鑫;张鹏飞;

    在我国“3060”发展战略背景下,建筑业对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建筑新型能源形态将加速业态升级。同时,建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在碳经济政策的引导下获得更多的生态金融资源。通过对建筑能耗精细化管理和碳可用技术规划,形成与资本市场互动的碳金融资产,打通建筑在运营阶段绿色循环经济资金成本的瓶颈。通过企业碳生态公益责任 ESG 模式,在新建筑和旧建筑改造及运营中打造超低能耗建筑及零碳建筑,在协助企业碳建设达到收支平衡的同时,助力我国尽早完成建筑领域碳中和目标,赋能全局双碳产业健康发展。

    2022年03期 v.14;No.76 16-1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1K]
  • 基于装配式要求下的办公建筑立面体系设计比选研究

    刘新栋;

    通过对上海市青浦区某办公建筑的立面体系设计比选过程分析,分别研究高层和低层办公建筑在满足装配式建筑单体预制率要求的基础上,设计不同的各类构件预制比例方案。综合测算幕墙和窗墙立面体系以及预制率相关的经济成本,比选高层和多层办公建筑的立面体系经济最优方案,同时综合考虑项目设计语言、美观性,选定最终的立面方案。

    2022年03期 v.14;No.76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绿色建筑

  • 城市更新背景下老宅有机更新设计指引

    马宁;

    随着我国进入城市更新发展历程的第四阶段,城市更新逐渐体现出“有机更新”的时代特征,要求由大拆大改转变为留拆改并举,走注重保留历史记忆、节能低碳绿色环保的道路。老宅作为城市更新项目重要要素,在城市更新新政背景下,探讨如何进行老宅有机更新,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2022年03期 v.14;No.76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 虹桥商务核心区某项目功能复合共享社区的实践研究

    张瑛;

    虹桥商务区 08 号地块秉持“绿色建筑”“分享经济”“健康生活”的理念,打造办公、居住和商业功能复合的共享社区。通过因地制宜的生态环境营造、采取被动式节能技术、复合高效的多种能源综合利用和经济高效的资源有效使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社会和环境效益。最后,提出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建筑的综合成本评估,有助于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功能复合的共享社区实践为未来建设健康社区提供经验。

    2022年03期 v.14;No.76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 健康社区标准在既有城市社区中的实践初探

    李芳;祝磊;芮丽燕;

    健康社区是健康中国建设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健康社区标准通过多学科跨界研究,从公共卫生、社区管理、环境保障等多方面,探索提升社区内居民健康水平的指标和措施。以上海新天地这一既有城市社区的健康升级为例,基于 WELL 健康社区标准,对项目营造以人为本的健康社区实践进行解读,以资借鉴参考。

    2022年03期 v.14;No.76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6K]
  • 双碳背景下保定市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编制研究

    欧琳;王选;袁静;毛长健;李冰;马骊;孙彧;李效禹;吕杰;王田田;

    在“双碳”背景下,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制定了保定市绿色建筑专项规划。从保定市概况及相关发展基础、编制难点及规划目标制定的影响因素多方面分析,介绍了保定市绿色建筑专项规划总体目标的确定,并对下阶段工作重点内容进行了梳理。可为其他城市绿色建筑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2022年03期 v.14;No.76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K]
  • 四个视角下的城市老公园改造

    褚伟良;

    城市公园是一种为城市居民提供娱乐的、有一定使用功能的自然化的游憩生活境域,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其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为了保留对其有美好的记忆,人们往往会对城市老公园进行改造。但城市老公园改造也会遇到不少问题,老公园改造能否融自然生态、地域文化、科学技术、人文艺术为一体;怎样深入保护、挖掘与传承地域文化;如何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施来呈现城市老公园的情怀等,都需要设计与规划,融入新技术、新理念。

    2022年03期 v.14;No.76 36-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6K]
  • 城市体检视角下广西绿色建筑品质提升措施选型分析

    余远贵;

    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中存在的短板逐渐显现,开展城市体检可以查找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短板,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广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绿色建筑已进入全面推广和执行阶段。以城市体检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分析,确定绿色建筑品质提升的措施内容,努力建设有品质的绿色建筑,同时也为城市未来减少“城市病”。

    2022年03期 v.14;No.76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 绿色建筑技术在晋城地区公共建筑中的调研分析

    康国青;田雪;胡鹏;毛金炼;杨剑;何乃武;

    绿色建筑技术的适用性与区域关系紧密,同时也对绿色建筑技术成本有较大的影响。采用两阶段专家会议咨询,并依托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在当地的工程项目,调研分析绿色建筑技术的适用性,并给出绿色建筑技术的增量成本。市场上绿色建筑评价软件基本均是针对建筑设计院进行开发的,功能主要是自动完成条文达标及得分判定、出具技术报告等,对技术的应用是否合适、增加多少成本无涉及,不能满足项目管理及投资需求。通过对当地项目进行调研分析,解决EPC承包商的痛点,并为下一步程序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2022年03期 v.14;No.76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 有机更新理念下的既有专科医院改造探索

    周成;

    城市有机更新背景下,既有医院改造往往需要在有限场地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节约资源,解决医院发展需求和现状之间的矛盾。以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宝庆路分部改造项目为例,通过集约高效的医疗功能布局规划,合理分布各功能区块,结合城市道路性质和医疗流程形成高效便捷的流线体系。在解决现有矛盾的同时,为患者和医护工作者提供更人性化的诊疗场所,为适应面向未来的需求预留空间,是既有专科医院通过改造加强资源整合、弥补资源不足、引导资源配置、提高资源效率的一次有益探索。

    2022年03期 v.14;No.76 46-4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 绿色建筑与TOD模式融合设计的探索

    孙靓;

    绿色建筑设计导则中提出的本土化、人性化、低碳化、长寿化、智慧化理论(五化理论)与TOD开发模式下的轨道交通在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尝试从遵循新时代下崔恺院士倡导的“五化”绿色建筑设计原则这一横向主轴线,纵向叠加TOD模式融合设计,提出“绿色TOD”设计原则。

    2022年03期 v.14;No.76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 就某美企WELL健康建筑装修项目研究及认证

    应翊雍;

    以某企内装租用办公楼为例,依椐健康建筑标准(The WELL Building Standard, WELL),提出了WELL v2 Pilot的构架和十大概念:Air空气、Water水、Nourishment营养、Light光、Movement运动、Thermal comfort热舒适、Sound声环境、Material材料、Mind精神和Community社区,以及详细评判十大概念的分值。旨在整体提升建筑使用者的健康和福祉,提升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本项目计划申请WELL V2Pilot非核心(Non-Core)体金级认证。

    2022年03期 v.14;No.76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1K]
  • 基于美国ASHRAE标准对北京某办公楼的能耗模拟分析与研究

    姜颖霞;

    随着低碳节能理念的不断推行,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符合项目特点的高效、低碳节能措施,已成为设计师需要充分思考的问题。选取北京市某一办公建筑,利用 eQUEST 软件对其能耗进行模拟分析,并与美国供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编写的建筑用能标准(以下简称 ASHRAE 90.1 标准)进行分析对比,确定节能措施,为以后的节能设计提供参考。

    2022年03期 v.14;No.76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 天津某住宅小区绿色建筑设计与分析

    刘建伟;

    通过对天津市某三星级绿色建筑住宅小区的设计过程进行阐述,对各专业的绿色建筑设计技术进行了介绍。着重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采用的节能、节水等围绕绿色建筑特性的技术措施及重点难点问题,以期为绿色住宅建筑设计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2022年03期 v.14;No.76 61-6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9K]
  • 在实现双碳目标中推广应用装饰工业化建造的必要性研究

    李佳;

    针对目前建筑装饰行业存在的装修质量参差不齐、施工现场环境污染较重、材料大量浪费等制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问题,对推广应用装饰工业化建造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对采用传统装饰装修手法存在的问题、装饰工业化建造的定义、特征及优势进行综述性研究,并对工业化建造在重点装饰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成果与工程应用表明工业化建造对于提高建筑装饰工程施工质量、减少现场施工过程材料浪费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证明了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推广应用装饰工业化建造的必要性。

    2022年03期 v.14;No.76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0K]

绿色性能

  • 屋顶光伏板风荷载体型系数取值研究

    马宏旺;陈龙珠;李庆来;

    太阳能作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重要部分,近些年安装规模快速增加,并逐步由集中式布置向分布式布置发展。在屋顶布置光伏板时,设计需要重点考虑其承受的风荷载,这不仅关系光伏板及其支撑构件本身的安全性,同时也影响原本屋顶结构的安全性。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相应的设计技术规范。因此,将我国相关规范中的屋顶风荷载取值规定与国内既有光伏板风荷载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光伏板风荷载设计规范正式出台前,采用 GB 51022—2015《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技术规范》中给出的屋顶局部风荷载体型系数,比较适合于光伏板结构的风荷载设计取值。

    2022年03期 v.14;No.76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 建筑外窗型材对传热系数影响的分析

    杨晓燕;

    采用节能建筑外窗,可有效改善建筑物室内环境,降低运行能耗。分析了建筑外窗热工性能影响因素,对不同的窗型材的传热系数进行了总结,并检测采用不同高度隔热条的铝合金窗传热系数,为建筑外窗节能提供基础数据。提出未来超低能耗建筑用外窗型材,可往浇筑式隔热铝合金型材、玻璃纤维增强聚氨酯型材等方向发展。

    2022年03期 v.14;No.76 7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 既有办公建筑空调系统及电气专业节能调适

    任民;李树仁;

    为了推进城市更新,开展既有建筑改造工作,减少碳排量,提高既有建筑的节能效率,近几年各大中小城市均对部分既有公共建筑进行了节能检查,对现有机电系统进行调试。机电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设备的监测与控制系统、高低压供配电系统、建筑照明及室外亮化、景观照明等。在保证建筑使用功能、有效提高舒适度前提下,有效节约能源、降低能量消耗。机电调试的过程主要包括:调试前的评估、调试评估过程中的判定原则及方法、具体的调试实施。以北辰购物中心改造项目为例,对建筑空调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监测与控制系统进行调试的全过程进行解析。

    2022年03期 v.14;No.76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2K]
  • 兼顾热舒适和空气品质的夏热冬冷地区自然通风量化节能潜力

    季亮;

    空气品质和热舒适目标情况下的自然通风节能潜力的量化,对于最大化利用自然通风尤为重要。针对此目标,通过研究窗地比和换气次数等关键参数对典型建筑自然通风效果影响研究,并基于节约空调开启的时间计算节能量,构建自然通风节能潜力快速评估模型;进一步基于气象统计数据,形成了考虑空气品质的自然通风节能潜力修正方法。对此方法进行了典型建筑的计算应用,并进行了实测评估。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实用性和通用性,可用于指导自然通风节能量快速计算和相关节能计算软件的开发;同时也表明最大化利用自然通风对降低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能耗具有显著贡献。

    2022年03期 v.14;No.76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 青岛红岛高铁站多能互补供冷供热实践与研究

    张小鸥;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发展清洁能源供冷供热,提高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应用,改变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以山东省青岛市红岛高铁站多能互补供冷供热为例,详细分析能源设计内容、能耗计算以及节能环保效益,为高铁高效能源的发展提供借鉴。

    2022年03期 v.14;No.76 86-8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7K]
  • 空调能耗对建筑碳排放的影响

    蒋敏政;

    为了探究高效率空调系统对建筑全生命周期(50 a)碳排放的影响,通过 GB/T 51366—2019《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的碳排放计算方法计算出建筑全生命周期个阶段的碳排放量碳排放量。对比高效率空调系统与高效率空调系统的全周期(空调系统设备的寿命 20 a)碳排放量,高效率空调系统相比普通空调系统降低约 8.74% 的碳排放量。采用高效率空调系统能有效降低建筑全生命过程中的碳排放量。

    2022年03期 v.14;No.76 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 铝合金推拉窗保温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倪海琼;张秋灵;郭亚丽;李巍;李男;李志;焦长龙;

    通过对同一种推拉窗使用不同材料,变换不同零部件结构等方式,采用单一变量法,进行模拟计算和数据分析。探究铝合金推拉窗隔热条填充、勾起铝内空腔分割、左右侧边框五金垫铝材质变化、玻璃配置变化对整窗保温性能的影响。

    2022年03期 v.14;No.76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 基于项目管理痛点而实施的节能改造研究

    刘利刚;

    针对上海市某写字楼项目用能设备运行管理成本偏高的痛点进行剖析后确定了 9 大问题,并对逐个问题给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结合应对策略制定了相应的改造方案。通过对投资成本和回报进行分析测算,综合评估后认为此改造方案能在解决项目 9 大问题的同时,还可有良好的节能效果,改造方案可行。

    2022年03期 v.14;No.76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0K]
  • 低压配电系统电涌保护器及其后备保护器的选型与安装

    肖继东;

    电涌保护器(SPD)是一种能够有效减少雷击电磁脉冲对电气、电子系统设备的危害及防御雷电灾害的装置,在防雷工程中应用十分广泛,而 SPD 的专用过电流后备保护器(SCB)技术也日趋成熟,该技术可使防雷系统更加安全可靠运行。本文根据 SPD不同使用工况的实际应用,结合建筑物雷电分区、接线形式、设备绝缘耐冲击电压等有关要求,对 SPD 及其专用过电流后备保护器 的选型及安装进行了相关阐述及探讨。

    2022年03期 v.14;No.76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智能建筑

  • 基于用电负荷预测分析的大型建筑智能化运维技术研究

    支建杰;

    通过对大型建筑用电负荷的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提出基于机器学习模型和智能运算方法的建筑用能负荷及调峰潜力的测算方法。结合调研和示范应用,提出基于 AIoT (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和空调系统的优化运行技术和管理方法,探索将响应策略方案融入到建筑智能化运维实践的技术路径,推动叠加效应的创新发展。

    2022年03期 v.14;No.76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 上海崇明东滩启动区两地块室内自然采光应用模拟分析

    龚平;

    自然光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无可取代的、健康高效的、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自然光的利用率成为新型建筑设计的重要参考标准,充分的室内采光模拟分析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参照。采用 Dali2018 模拟软件对上海市崇明东滩启动区 CMS15-0501 单元 D07-01、D08-01 地块主要功能空间的室内光环境进行分析,从采光系数、达标状态方面分析,深度解析该地区的自然采光效果,得出最大的采光系数为 22%,满足 2.2% 的采光系数标准值。

    2022年03期 v.14;No.76 112-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 建筑领域双碳实施路li径i研究

    陈丹;马舰;

    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1%,作为政府“双碳”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建筑领域的节能降碳工作势在必行。文章根据建筑领域碳排放现状,通过借鉴天津市民用建筑能效交易方法学等实施经验,针对新建建筑、既有建筑,从性能设计、过程监管、信息化运维、碳交易机制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节能降碳解决方案,同时为后续建筑行业纳入碳交易市场提供了新思路。

    2022年03期 v.14;No.76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4K]
  •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隧道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张剑;

    三维激光扫描仪属于地基激光扫描系统,由激光扫描仪、数码相机、软件控制系统组成。采用自由测站或固定测站的方式设站,进行非接触式高速激光对距离和角度测量,可实现大面积、高密度、快速度、高精度获取被测物体表面的点云三维坐标和纹理等信息。通过后处理软件对采集的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将测站坐标转换成绝对坐标系中的空间位置坐标或模型,能够满足隧道质量检测对数据源的需要,使隧道质量检测实现可视化、模型化、信息化成为可能。

    2022年03期 v.14;No.76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绿色建材

  • C60 高强自密实混凝土因地制宜的设计和应用研究

    陈建大;

    以浙江省宁波市宁波环球航运广场(二期)为主要工程背景,同时结合上海中心大厦,进行 C60 高强自密实混凝土因地制宜地设计和应用研究。按流变学理论,在不同地方、不同原材料、不同结构需求的情况,配制性能稳定的 C60 高强自密实混凝土,充分发挥混凝土因地制宜设计的特性,来满足工程要求。某工程所使用混凝土的 t_(500) 分别在 15 s 和 10 s 左右;L 值都在 10% 左右,抗离析性也是很好;混凝土的阻滞率在 0.95 和 0.90 左右,混凝土的钢筋间隙透过能力非常优良。

    2022年03期 v.14;No.76 121-12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 光伏曲面瓦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张哲;

    在“碳达峰、碳减排”的国家目标下,各行各业开始制定碳减排计划。建筑能耗约占总能耗的三分之一,其节能减排尤其重要。设计了一款可应用在新型建筑材料——光伏曲面的生产中的装置,详细阐述了其结构及使用方法,通过本设备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022年03期 v.14;No.76 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5K]

绿色设计

  • 海绵城市系统化方案与建筑设计中海绵城市专项衔接问题

    陈飞;

    城市雨洪灾害和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需以跨尺度的生态规划理论和方法体系为基础,需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不同尺度的承接、配合,多种海绵空间相互关联,形成多尺度、立体、交融的体系。特别是针对一些特殊形式的片区建设,应专门有针对性的海绵城市系统化方案来和规划,并与具体项目实施进行衔接。以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停车场上盖地区海绵建设为案例,探讨海绵城市系统化方案如何实现有效协调衔接。

    2022年03期 v.14;No.76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9K]

绿色施工

  • 叠加盾构机长距离穿越大直径雨水管技术措施

    张良;

    随着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呈密集化趋势,隧道施工难度也日益增大。隧道沿线建、构筑物及管线不可避免的增加了隧道施工的难度,其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依托天津市地铁 10 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第 8 合同段财经大学站至柳林路站区间盾构机穿越雨水管实际工况,并通过监测分析此种工况下对雨水管的实际影响,得到了一系列沉降的数据,总结了穿越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措施,为后续工程提供施工建议。

    2022年03期 v.14;No.76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9K]
  • 聚焦建筑工程土方调配评价体系理论的更新与思考

    黄月勤;

    现有土方调配的方式粗放混乱且不利于精细化管理,尤其是施工便道的布置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参考的常用线性规划目标函数无法满足土方调配的实际需求。研究基于Python 语言,通过计算机算法结合实际情况,计算出合理、科学、自动化地布置施工便道。以中国第十届花博会(上海崇明)项目园区的土方工程为例,建立一种适用于建筑工程行业的评价体系,并阐述了该评价体系的构架和作用。

    2022年03期 v.14;No.76 13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 混凝土支撑轴力伺服系统在某深基坑中的应用

    王浩华;

    介绍了混凝土支撑轴力系统在上海市虹口区 105、106 号地块基坑工程中的应用成果。该工程位于上海市中心地带,西侧紧邻轨道交通 10 号线区间隧道,北侧紧邻拟建北横隧道,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环境保护等级为一级。通过应用混凝土支撑轴力系统,解决了基坑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变形苛刻指标及对周边环境影响等的难题。

    2022年03期 v.14;No.76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 建筑机电工程模块化预制装配施工技术的研究

    张宁波;张勤;

    对建筑机电工程模块化预制装配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典型场景机电设备与管线模块的分割设计、预制加工、进场运输、装配安装技术。结果表明:通过深度融合数字化技术,可提高建筑工程机电设备与管线的预制率与装配化程度,促进建筑机电行业技术升级,提升建筑机电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这是建筑机电工程实现工业化建造的发展趋势。

    2022年03期 v.14;No.76 142-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 溶洞溶槽复杂地质基础优化技术应用

    陈志阔;

    钻孔灌注桩采用冲孔形式进行引孔预先探明地质情况。因地质情况复杂,局部存在溶槽,对钻孔灌注桩成孔难度加大,无法满足交通桥结构沉降要求,结构存在不安全性。通过重新对交通桥区域的地质详勘,探明溶槽溶洞区域位置,调整方案,增加钻孔灌注桩间距,避开溶槽,通过加大钻孔灌注桩的直径,增加交通桥箱梁跨度方式解决问题。

    2022年03期 v.14;No.76 147-149+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 超大直径盾构机下穿原水管施工技术

    金俊;

    超大直径盾构机下穿市政管网是盾构隧道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手段至关重要。以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 3 标超大直径盾构机近距离下穿原水管为工程背景,探讨了超大直径盾构机近距离穿越大型市政管网的施工方法,提出了不同穿越阶段的施工措施,并针对工程特点和风险制定了监控措施和信息化施工管理措施。结果表明:分阶段动态控制盾构机施工参数,结合监测和信息化施工措施,能满足超大直径盾构机近距离穿越大型市政管网过程中管线正常运行的需要,工程经验为超大直径盾构机近距离下穿重要管线提供了良好借鉴。

    2022年03期 v.14;No.76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K]
  • 软土地区扩底灌注桩抗拔承载力试验研究

    周炜;

    通过对 3 根大直径超长的扩底灌注桩进行抗拔静载荷现场试验,研究了软土地区扩底抗拔桩的抗拔承载力-上拔位移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比扩底灌注桩和等截面桩的抗拔承载力,评估了扩底端对抗拔承载力的提高效果。现场试验和计算分析表明:扩底灌注桩的实际抗拔承载力大于设计值,具有良好的抗拔承载力;扩底灌注桩的实际抗拔承载力为同类等截面灌注桩抗拔承载力的 1.5 倍以上,其承载力的稳定性较好;扩底灌注桩的扩底端影响范围约为有效桩长 41.5 d,大于规范建议值 10 d,说明扩底端影响范围较大。

    2022年03期 v.14;No.76 154-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 压入式沉井施工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刘桂荣;

    基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前程路电力隧道工程工作井的施工背景,利用有限差分方法建立了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实现了沉井连续贯入的模拟,分析了沉井下沉深度、灌注桩围护、井内土塞高度等因素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周边设置灌注桩可减小沉井施工的环境效应,距沉井侧壁 3 m 左右,其桩端比沉井刃脚深多 5~10 m 的综合效果最好;井内土塞对土体扰动具有限制作用,但并非越厚越好,保持 1~2 m 的厚度即可有效减小变形。研究结论可为沉井结构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2022年03期 v.14;No.76 159-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 可移动式酒店集装箱模块建造在度假酒店的创新应用

    蒯国斌;

    在当前绿色环保的背景下,国家明确了建筑行业未来装配式、绿色建筑的大方向,装配式建筑尤其是装配式钢结构的支持力度在持续加大。集装箱模块建筑作为可循环利用的钢结构建筑,具有的独特优势,其设计也有自身特点。通过对目前国内最大集装箱酒店客房设计的分析和总结,为集装箱建筑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一定启示。

    2022年03期 v.14;No.76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 大跨度钢筋网片交叉点绑扎状态识别技术的应用

    韩立芳;刘世涛;白洁;杨燕;黄青隆;

    使用 BOF(Bag of features)的方法,对钢筋交叉点的绑扎状态的照片进行数据分析,实现钢筋交叉点绑扎状态的自动识别。主要应用在大跨度梁结构的钢筋网片绑扎工艺过程中。基于以上应用场景,设计了一款钢筋交叉点自动识别并进行绑扎的钢筋网片自动绑扎作业机器人,并搭建了施工现场模拟环境,针对机器人运行过程中所拍摄的钢筋绑扎图像,验证了基于 BOF 的钢筋绑扎状态识别技术的有效性,实现了多种光照条件下,已绑扎和未绑扎 2 种状态的分类,为下一步工程应用提供指导,文章所用数据集已公开发布。

    2022年03期 v.14;No.76 169-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0K]

经营管理

  • BIM 技术在节段梁预制施工全流程中的管理与应用

    李博文;徐军;方蕾;

    针对某市域高速铁路桥节段梁短线法施工特点,通过借助 BIM 技术与信息化手段,整体建模规划预制场地,合理优化设备布置,对生产工艺和线型控制调整优化。辅助钢筋加工绑扎、模板安装拆除、混凝土施工养护,降低决策沟通成本,提高施工效率,科学合理地使用 BIM 技术为工程落地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2022年03期 v.14;No.76 172-174+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 西岸凤巢装修工程中业主方的项目管理

    秦松;

    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讨论作为项目的业主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工作流程、工作界面、进度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相关方面的内容。通过合适的管理方式、处理策略,使这些内容对项目产生有意义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2022年03期 v.14;No.76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4K]
  • BIM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探索

    王东;

    通过分析施工现状,简要分析了BIM应用的现状,以江苏省盐城市盐城先锋国际广场酒店写字楼工程为例,分析说明BIM在施工中的有效性及先进性。探索和分析了BIM技术应用中的运作流程、人员配置等问题。在实际施工中取得良好的成效。

    2022年03期 v.14;No.76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6K]
  • 修缮工程造价管理及定额体系研究

    鲍逸;

    我国目前城市建设由高速“增量扩张建设”为主转为高质量“存量提质改造”为主的城市更新阶段,城市更新背景下既有居住、公共建筑的修缮工程是改善民生、提升品质的重要途途径。修缮工程不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其种类、科目与内容日益丰富,这对修缮工程的造价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总结现有修缮工程不同阶段造价管理方面的若干问题,给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并为后续修缮工程造价管理与预算定额的优化提供一定的思路与借鉴。

    2022年03期 v.14;No.76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0K]
  • 基于计算机信息捕捉与识别技术的建筑劳务用工管理研究

    谭毅飞;

    针对建筑劳务粗放型管理产生的劳动力付出难计量、难统计、难核对的弊端,引入计算机信息捕捉与识别技术,利用视觉与传感技术结合 AI 平台模型对劳务作业全过程跟踪、采集、识别,以及拟合关键信息因素,达到区分综合劳动行为中有效作业行为和不完全作业行为,并辅以激励措施促进劳动效率提升与劳动力用工的统筹管理。

    2022年03期 v.14;No.76 185-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 大跨度双向单索幕墙施工关键技术

    唐雄威;

    索幕墙因其简洁的结构形式实现了建筑的通透性和复杂的立面造型而得到广泛应用。平面索网对边界的要求非常高,这给索幕墙的设计和施工带来了较大的挑战。针对单索幕墙在施工中面临的问题,紧紧围绕主体结构变形控制、索张拉精度控制、夹具抗滑移措施、索预应力损失控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并通过理论计算与现场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合理的施工控制技术措施。

    2022年03期 v.14;No.76 188-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6K]
  • 老旧小区南阳台混接污染治理及碳排放影响分析

    邱蓉;张显忠;曹家伟;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面源污染已经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对城市面源污染予以重视,避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有效控制面源污染,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全国各地都开展了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该工程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黑臭水体治理和改善流域水质的重要工作。在其改造过程中,南阳台雨污混接落水管的改造是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项目中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污染治理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尝试分析该混接点治理方法、效果以及对碳排放影响。

    2022年03期 v.14;No.76 192-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 绿色资讯

    <正>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提出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交易监管机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市场化交易,探索建立初始分配、有偿使用、市场交易、纠纷解决、配套服务等制度。推动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建设,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

    2022年03期 v.14;No.7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