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

编者的话

  • 致力绿色低碳城市建设

    <正>城乡建设是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从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开展绿色低碳社区建设、全面提高绿色低碳建筑水平、建设绿色低碳住宅、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优化城市建设用能结构、推进绿色低碳建造等方面致力绿色低碳城市的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是社会发展浪潮。加快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是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也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2022年05期 v.14;No.78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建筑碳中和_人物专访

  • 亨斯迈潘律民:共建聚氨酯减碳生态圈,赋能低碳建筑节能增效

    贺玲琳;叶召梅;

    <正>潘律民:现任亨斯迈集团副总裁、聚氨酯事业部亚太区总裁,全面负责亚太区的业务经营和管理。潘先生还在中国化工行业担任领导职务,于2017年至2020年担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外资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自2021年至今,担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外资委员会顾问委员会委员之职。潘先生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拥有化学工程专业本科与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统计,2021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达60亿t,占全国碳排放的50%,其中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的28%,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的21%。在政策指引和市场驱动的合力之下,建筑业作为传统的排碳大户如何完成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实现中国“双碳”目标的关键领域。

    2022年05期 v.14;No.78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建筑碳中和

  • 典型文旅产业度假区的零碳路径分析研究

    金大成;沈群;宋学行;尚丽;孙楠楠;侯永强;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作为我国典型的文旅产业代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以南一片区开发作为打造度假区碳中和先行区建设的模板,探索建设零碳园区路径。基于对南一片区控制性规划的产业定位、土地功能规划的内容,对园区未来的用能需求以及碳排放进行预测,结合多种低碳发展路径,实现南一片区零碳园区的目标。为南一片区乃至整个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实现零碳园区目标提供测算依据和理论支持,为我国文旅产业建立零碳园区提供路径支撑。

    2022年05期 v.14;No.78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 社区碳排放计算方法探讨及案例分析

    李芳;宋亚杉;周亿冰;

    结合碳排放核算方法和社区碳排放计算相关文献调研,梳理社区范围内碳排放的源和汇。从建筑及公共设施、交通、废弃物处理、碳汇等方面探讨社区碳排放计算方法,并在案例中进行分析计算。

    2022年05期 v.14;No.78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9K]
  • 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技术应用与模拟验证

    孙珏;

    以超低能耗建筑的标准对上海市松江区某住宅项目进行设计分析,应用措施包括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屋面保温、硅墨烯保温一体化外墙等围护结构设计和一级能效空气源二联供机组、以及 LED 照明灯具等节能方案;设计阶段通过模拟计算表明,应用了所述节能措施后,该住宅项目的一次能源消耗平均值为 55.7 W/(m~2·a)。通过初期节能设计降低建筑总能耗,为设计建造超低能耗建筑提供相关软件模拟依据与数据参考。

    2022年05期 v.14;No.78 14-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 低碳理念下绿色城市隧道技术体系探究

    邓文辉;王亚斯;陈勇;季亮;

    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双驱动,开展了低碳理念下绿色城市隧道体系关键技术与应用探究工作。提出了需聚焦安全耐久、资源节约、环境舒适、绿色施工、运营高效 5 个维度优先开展绿色技术适配性研究,实现城市隧道绿色低碳化,从而营造更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以助力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发展水平。

    2022年05期 v.14;No.78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0K]

绿色建筑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办公建筑通风效果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

    刘冰韵;

    以上海某典型办公区为研究对象,将 CO_2 浓度作为感染风险核心指标,应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初步探讨过渡季自然通风稀释效果对新冠病毒传播风险的影响。通过 CFD 模拟得到空气龄分布,布置 CO_2 传感器进行实测。结果表明,同一人均密度下,空气龄越高,室内 CO_2 浓度也越高;而当 CO_2 浓度超过警示值时,需加大新风量降低病毒浓度。针对新风量不足的现状,提出 2 个复合通风优化方案,改善建筑室内通风换气能力,为办公建筑疫情防控提供运行指导。

    2022年05期 v.14;No.78 21-2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 绿色城市隧道声环境优化研究初探

    杨国淑;陈建斌;叶裕民;孙桦;

    城市隧道作为道路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交通节能降碳的关键,也是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宜居城市的必然选择。基于绿色城市隧道声环境特性,通过梳理城市隧道声环境政策、标准体系、工程案例,提出绿色城市隧道声环境降噪技术和优化提升建议,为城市隧道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2022年05期 v.14;No.78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 室外侧铝腔形式对门窗保温性能的影响

    倪海琼;吕艳艳;李男;袁向东;

    通过改变铝合金窗室外侧铝腔大小同时改变压线尺寸或者同时改变铝臂长度来看整窗 K 值(传热系数)的变化,以找到整窗 K 值的变化规律。最后得出增大室外铝腔不会让整窗 K 值降低反而会让整窗 K 值增大。室外侧铝臂在玻外胶条位置的长度决定了玻璃与隔热条的相对位置,而玻璃与隔热条位于同一平面时整窗 K 值会达到最优。

    2022年05期 v.14;No.78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 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在宁波地区应用注意及案例分析

    高家绪;王轩;潘松法;

    通过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在浙江省宁波市的应用,结合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应引起重视的土壤热平衡问题,能量桩的施工现状及新型根植桩的应用特点,提出该系统的节能性分析,给出适用的建筑物类型及特性。希望通过客观分析,对设计师及业主的选择、应用提供帮助。

    2022年05期 v.14;No.78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 基于逻辑框架法的海绵城市价值性研究

    史旋;

    以政府、社会资本方、公众为利益相关者,运用逻辑框架法从项目投入、产出、直接目标和宏观目标 4 个层次,对小尺度(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项目,进行价值性评估。同时,对利益相关者在项目建设中的角色做出定位,从利益博弈的角度总结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关键价值。这为行业相关人员提供决策参考。

    2022年05期 v.14;No.78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绿色性能

  • 我国建筑外窗遮阳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综述

    张华;陶勤练;岳鹏;

    建筑外窗和遮阳一体化是未来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趋势,既可以起到传统窗的采光、通风、防风雨等作用,又能结合遮阳产品起到改善室内热环境、降低夏季空调负荷、提高室内热舒适等作用。将从产品分类、检测技术和工程验收等方面,对我国建筑外窗遮阳一体化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2022年05期 v.14;No.78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9K]
  • 城市绿化生态林地提升改造施工技术的应用和探索

    董尚斌;

    将已具有一定森林景观的生态林地,在利用现有群落的基础上,进行绿化景观的提升和改造,逐渐形成更具有景观价值的城市绿地。探讨在施工过程中,针对林地保育、绿化栽植和水环境修复营建的施工技术相结合,优化改进施工工艺。以生态建设理念为核心,在维系林地生态系统稳定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提升林地环境,完善群落结构,丰富植物品种,提高栽植效率,改善水体质量,从而达到提升景观效果的目的,为日后生态林地的改造提升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2022年05期 v.14;No.78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 基于聚类和随机森林回归的超大型建筑能耗负荷预测模型研究

    叶从周;肖朋林;秦俊;张承雄;陈烈;王科;

    超大型建筑耗能高,因此针对这类建筑的能耗规律建模能够有效发现节能空间,对公共建筑的节能减排有很大的帮助。介绍了一种混合随机森林回归和 k-means 聚类的能耗预测算法,提升了超大型建筑不同区域空调设备建模的便利性以及提高了不同季节切换时预测模型的准确率,为超大型建筑的空调设备减少能耗提供了参考。

    2022年05期 v.14;No.78 48-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 民用建筑绿色改造施工要点研究

    曹希;

    随经济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城市更新阶段。介绍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阐述绿色建筑相关概念,简述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概况。结合工程实例探讨既有民用建筑绿色改造施工要点、难点,并提出针对绿色建筑“全寿命期”设计施工应予关注的若干建议。

    2022年05期 v.14;No.78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5K]
  • 建筑室内颗粒物防控方法及工程实践

    黄衍;

    PM_(2.5) 严重危害人员健康。通过防控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室内人员健康风险暴露,对保障民众健康,提升高品质绿色建筑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适用于工程的建筑室内颗粒物防控方法,制定了建筑设计、采购、施工、验收的全过程防控策略,并在 11 项工程中实践应用。工程建成后,测试了工程现场PM_(2.5)浓度水平,当室外 PM_(2.5) 浓度高于计算日浓度时,室内 PM_(2.5) 浓度均可满足 35 μg/m~3 的设计要求。此外,通过对比分析,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绝对值在 1~9 μg/m~3,证明该防控方法及计算模型可满足工程实践应用需求。

    2022年05期 v.14;No.78 56-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9K]

绿色设计

  • 上海历史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保护利用策略研究

    施凯捷;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历史建筑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保护与利用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通过对上海市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现状进行调研,归纳总结了历史建筑在保护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2022年05期 v.14;No.78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 虹吸雨水系统设计在临港某科技创新城项目中的应用

    袁鹏飞;

    随着改革开放至今,排水系统作为建筑物内部的重要系统,无论从设计还是施工,越来越获得建筑企业的重视和关注。良好的排水系统可以让建筑物起到分流引流的作用,减轻对市政路面的排水压力。虹吸雨水系统采用现代化的排水理念,使其相较于传统的排水系统,更为顺畅和便捷,可以很好地应用于雨水多发成灾的我国南方沿海地区。通过对上海临港地区某科技创新城项目的设计与施工,阐述了虹吸雨水排水系统在遇到大暴雨的极端天气情况下,对建筑物排水系统的突出贡献,为建筑业排水系统的可靠性作了一个优秀的参考案例。

    2022年05期 v.14;No.78 63-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 基于CFD仿真的室内CO_2浓度传感器代表位置预测研究

    王秋涧;杨建荣;胡梦坤;杨将铎;王利珍;张改景;

    由于室内环境参数存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的特征,尤其对于开敞空间,通常需要在空间中均匀布置较多的环境传感器以满足环境监测的准确性要求。但这也带来了较高的传感器设备投入和维护成本。针对典型开敞办公空间,以室内 CO_(2 )浓度监测为例,提出采用若干典型工况的事前 CFD 仿真结果预测空间中可以动态反映室内平均 CO_2 浓度水平的代表测点位置。通过长时间多点位 CO_2 浓度的实测验证,发现基于 CFD 结果预测的代表测点位置与实际数据确定的位置较为接近,可满足工程应用的需求。所提出的方法对于只需要确定开敞空间环境参数空间平均值的应用场景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022年05期 v.14;No.78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智能建筑

  • 基于lliBIM技术应用的智慧污水管控平台

    廖昊;段远明;孔庆雪;

    随着BIM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政府相关政策的指导,水务行业建设也已经加入了BIM技术,另外综合化、智能化的水务管理也是近年来各大水务行业追求的目标,如何从应用BIM技术开始,继而在BIM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综合化智能水务运维管理平台,符合各方的要求和期望。从污水处理厂的BIM技术应用和基于BIM技术的智慧污水管控平台的搭建进行项目层级的分析和介绍。

    2022年05期 v.14;No.78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K]
  • 一种钢支撑轴力补偿装置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陆凯忠;

    对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等技术专业知识在钢支撑自动控制装置中的应用,实时记录力矩数据、报表生成等功能;充分发挥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技术的优势,运用数据库来实现数据的可溯源、可分析等功能;有助于专家诊断,总结经验。从系统框架的搭建、通信的建立、数据库的建立、报表的制作、后台命令语言编制等几个方面入手,注重简洁实用、各系统之间的完美搭接。最后通过了工程实践的调试与运行。

    2022年05期 v.14;No.78 73-7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 园区智慧水务系统建设与运行方法

    顾丽韵;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实施节水优先战略、加强节水型(机关)单位创建,园区智慧水务建设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我国智慧水务技术的服务领域主要为城镇水务,面向功能性园区的系统实施缺乏标准化方法、尚未形成规模化应用效应。基于相关技术研究成果及项目经验积淀,总结提出园区智慧水务系统建设与运行方法,包括:“五步”建设法、计量方案设计“一表两图”、系统运维线下闭环处理流程、数据分析模型与方法等,已为同类系统实施与可持续应用、相关标准编制提供借鉴和准备。

    2022年05期 v.14;No.78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 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的供热管网负荷预测研究

    郭而郛;吴森起;汪磊磊;

    以供热管网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对该系统的热负荷预测方法进行研究。利用极限学习机快速学习能力和良好的泛化性能,构建了基于极限学习机的供热系统热负荷预测模型,为确保模型在面对不同样本数据能够有较好的准确性,通过使用粒子群算法对预先设定的极限学习机的随机变量进行了多次修改,从而改善了模型在特定场景下的拟合能力。通过某集中供热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数据进行预测,提出的预测方法和和对比的预测在选择的四种误差评价指标上均有明显下降。

    2022年05期 v.14;No.78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6K]

绿色建材

  • 某地下工程氡辐射涂层屏蔽效果研究

    叶刚;邓跃全;李敏;杨贤;高蒲;贾彬;

    研究一种高效氡屏蔽涂层对某地下工程氡辐射的屏蔽效果。屏蔽前 12 月(冬季)工程该氡平均浓度为 684 Bq/m~3,7 月份(夏季)浓度为 2457 Bq/m~3;12 月屏蔽后工程前部、中部和后部平均浓度分别为63、91、103 Bq/m~3,自然通风对工程内氡浓度降低效果显著,0.5 h降低一半左右,1.5 h后降低2/3左右,达到平衡值,最低达到21.9 Bq/m~3,7 月份氡浓度是 12 月的 3~4 倍,照此推断夏天最高值季节,自然通风情况下该工程氡浓度也能达到 150 Bq/m~3,不通风能基本达到 400 Bq/m~3。本氡辐射涂层屏蔽对治理地下氡辐射污染有重要意义。

    2022年05期 v.14;No.78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 云母石膨胀引起的事故分析及处理

    王昆;

    云母石由于其膨胀性,在混凝土细骨料中禁止使用,但粗骨料中尚未对其进行限制。个别工程混凝土材料的粗骨料中可能会含有云母石,其膨胀性往往导致房屋主体结构开裂,但由于发生在一般的民用住宅建筑中非常罕见,因此往往引起误判。针对一个典型的工程案例,通过检测对发生云母石膨胀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这种工程事故处理的方法。由于这种工程事故非常罕见,处理效果尚待长期的时间检验。

    2022年05期 v.14;No.78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 光伏绿色建材的设计及工艺研究

    李树旗;

    打破传统的光伏组件形式,开发一款新型光伏绿色建材,可以替代建筑材料使用,既有建筑材料的保温、隔热、抗压、防火等功能,还能发电,增加经济收益。介绍了现有技术的背景,详细阐述了光伏绿色建材的设计及生产方法,实现了光伏绿色建材的大尺寸建材的成功制备填补了行业的技术空白。

    2022年05期 v.14;No.78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 有釉面发泡陶瓷保温板安装与防水技术探讨

    周启明;陈辉;

    有釉面发泡陶瓷保温板是一种新型环保型材料,集保温和装饰功能于一体。以湖南省邵阳县第二人民医院新建住院楼项目施工实例,对板材的安装方法和防水措施进行改良,使板材安装方便牢固,外表更美观,防水功能更好,特别针对窗台上口雨水在板材表面流动的附壁效应,提出二次防水措施,施工方法经济、实用。探讨的施工方法有助于有釉面发泡陶瓷保温板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2022年05期 v.14;No.78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绿色施工

  • 从基坑围护体系谈PC工法组合桩的技术经济前景

    赵炫;

    现阶段,城市建设发展的空间不断受限,发展方向唯有地下空间的拓展,于是应运而生了越来越多的大型基坑项目。然而,安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传统围护结构形式在经济性、安全性及环保要求方面饱受诟病。通过对两个项目不同基坑围护形式的对比,研究 PC 工法组合桩的技术经济前景。这对 PC 工法组合桩的普及和推广有着借鉴意义。

    2022年05期 v.14;No.78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 MJS搭配三轴搅拌桩的非对称槽壁加固工艺适用性研究

    魏康鹏;

    上海市黄浦江边某地下停车场主体围护为 42.00 m 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采用十字钢板接头,基坑开挖深度 14.15 m。由于离基坑极近处存在一有较大安全隐患建筑,所以在靠近该建筑的部分槽段使用了对其影响较低的 MJS 工法桩进行槽壁加固,内侧则继续使用三轴搅拌桩进行槽壁加固。围护施工完成后,对过程数据进行汇总研究。结果表明,MJS-三轴非对称槽壁加固在本工程中,对形成的槽段质量影响较小,可以考虑在相近条件下使用该非对称槽壁加固。

    2022年05期 v.14;No.78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 工程渣土源头减量与回收利用的项目实践

    符翔;刘学良;谷金省;

    工程渣土传统的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工程渣土处置现状为背景,以深圳市某医院项目实践为例,分析了与工程渣土相关的施工难点,通过优化基础埋深在源头上深缩减了工程渣土的产生;通过优化肥槽回填方案,引入了预拌流态固化土,解决了施工难题,实现了工程渣土的就地回收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

    2022年05期 v.14;No.78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 新型遮弹层施工方法的应用

    马志登;潘洪刚;李超;

    结合某项目油库区新型遮弹层(ZDC)的施工,研究总结了具体施工方法,为同类型防护结构的施工积累经验。通过创新使用 HDPE 膜+土袋围堰组成的模板体系结合膜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减少了传统模板的使用量,极大地提升了工程的施工效率,并且解决了 ZDC 施工中支模困难等问题。

    2022年05期 v.14;No.78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经营管理

  • 上海地区既有玻璃幕墙建筑的安全管理

    王骅;

    据统计到 2021 年底,上海市既有玻璃幕墙建筑有 13 000 多幢。依据上海市人民政府第 77 号政府令《上海市建筑玻璃幕墙管理办法》等多项法律法规,明确了既有玻璃幕墙建筑的责任主体是建筑物的业主。通过 “三层次”幕墙安全管理(业主自查、区级巡查、市级监查),有针对性的运用“定期检查”“安全性鉴定”这二类手段,可切实加强既有建筑玻璃幕墙安全使用维护监督管理,有效防范使用安全隐患,提高城市整体防护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2022年05期 v.14;No.78 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及控制

    薛寅;

    分析了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的相关概述和策略,按照建设程序将造价管理划分为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施工等阶段,并对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动态控制提出相对应的策略。对项目全过程中各阶段的投资进行全面动态控制,对出现的偏差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最终把建设过程中的各环节的建设投资控制在已批准的投资限额内,将建设期投资有效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的实现。

    2022年05期 v.14;No.78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 对上海浦东大居工程建设问题的调研及对策研究

    张骅;赵玮;李鑫;陆晓东;徐志聪;

    自 2012 年以来,上海市浦东新区集中开展了一批大型居住社区保障房建设工程,实施十年以来,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经过调研,归纳了浦东新区某大型保障房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导入人口层次结构、配套项目建设滞后等问题,并且对该问题分析了症结,积极寻找了问题的解决之道。

    2022年05期 v.14;No.78 117-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 河道底泥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胡险峰;

    针对河道底泥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问题,分别介绍了底泥原位处理与异位处理技术,阐明了目前底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现状,其中包括底泥还田利用、还林利用、就地利用和再生利用等方式、效果和影响因素等,并对河道底泥资源化的未来研究和实施提出了展望和建议。

    2022年05期 v.14;No.78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 某单层临时店铺局部坍塌事故鉴定分析

    殷杰;彭昭君;邓集钱;李华君;

    商场中庭或繁华地带常见单层临时店铺,这些店铺多数未经正规设计,施工单位通常采用轻钢结构或钢木结构搭建。若施工单位经验不足或采用不合理的施工方法,此类结构就会存在安全隐患,严重时则会发生局部坍塌。通过对某商场发生的事故进行深入调查、鉴定,分析了事故发生原因、各方责任,并提出若干建议以避免相似事故再次发生。

    2022年05期 v.14;No.78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 城市管理视角下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实施方法总结与价值分析

    周佳斌;

    建筑业是我国支柱性产业,但也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传统产业。目前,建筑劳务人员普遍存在流动性大、出勤统计困难、工资发放不及时、安全隐患多等特点,管控难度较高。为了规范建筑劳务工人管理,有效保障工人权益,政府管理部门大力推广基于人脸识别等技术的实名制管理办法。通过文献研究和实际调研等方式,从管理政策、硬件设备、软件功能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实名制管理的实施方法与实际价值。研究表明:我国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方法具有较大使用价值;同时在系统性价比提升、数据驱动管理决策等方面仍有待提高,从而支撑建筑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022年05期 v.14;No.78 12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 科学装置在城市道路交通影响下不同桩基方案的微振动预测对比分析

    王沁平;

    由于科学装置中需安装精密设备,根据工艺要求的规定,建筑结构微振动响应需满足规定的控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是影响科学装置微振动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 Abaqus 对上海某科学装置建筑场地模型及拟建结构-土体相互作用模型进行了模拟,将建筑场地处于城市道路交通影响下的数值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并用拟建结构-土体相互作用模型对科学装置在城市道路交通影响下的微振动进行了预测分析,对比了采用不同桩基选型时结构微振动的差异,并根据对比结果对科学装置的桩基提出建议。

    2022年05期 v.14;No.78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 高校科研建筑的设计策略及发展趋势

    孙大鹏;

    近年来在我国大力推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时代背景下,一大批高定位、高标准的科研园区及科研建筑项目加速建设,高校作为学科和人才的聚集地,对于科研建筑的设计的专业性、适配性、复合性和前瞻性都提出较高的要求。基于设计实践和国内外优秀案例,对高校科研建筑的发展趋势、关注重点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希望促进我国高校科研建筑设计创作的发展和思考,促进科研思想、协作模式、创新创意相结合,打造更适于高校研究模式的科研空间。

    2022年05期 v.14;No.78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0K]

  • 绿色资讯

    <正>1《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发布 日前,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9部门发布关于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通知。《实施方案》围绕城乡建设和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目标,以脱碳减排和节能增效为重点,大力推进低碳零碳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推进绿色低碳城镇、乡村、社区建设、运行等环节绿色低碳技术体系研究,加快突破建筑高效节能技术,建立新型建筑用能体系。

    2022年05期 v.14;No.78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