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仁茂;张鹏飞;
绿色低碳医院的规划设计是复杂的、多维的。以浙江省绍兴市柯桥未来医学中心方案创作为例,从绿色医院的整体空间规划和建筑空间创作两个层面,深入阐述了绿色医院的规划理念、规划策略和绿色医院建筑空间设计的方法与措施。
2022年06期 v.14;No.79 5-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1K] - 谢文祥;刘天乐;余乐欣;郑璐瑶;张璨;张丹;胡鹏;
随着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数字化这个论题也在不断被讨论,一大批学者、技术人员研究探索数字化背景下绿色建筑的发展应用,不断有新的概念,新的技术出现,而一些可以应用到绿色建筑中的技术也日趋完善,应用更加广泛。与此同时也暴露出国内的一些发展问题,本文将从面临问题、形成机理、对策研究3个方面出发,结合现有研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2022年06期 v.14;No.79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 卢慧霞;程烜;
超低能耗建筑在保证室内舒适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热损失,降低建筑制冷采暖能耗。介绍了超低能耗的发展及技术指标,从五大构成要素:高保温性能围护结构、高保温性能门窗、无热桥设计、高气密性、高效率的新风热回收系统阐述超低能耗建筑的设计理念。最后,阐述了超低能耗建筑特征。
2022年06期 v.14;No.79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 文慧;陈前吉;李洋;田喜泉;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建筑形式。该类建筑通过适应所在地气候条件,借助自然采光、太阳能等被动式节能手段,辅以高性能的材料和专业的施工技术,可以达到在提高室内安全舒适的同时大幅度减少建筑能耗的效果。调研国内目前已建成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总结不同地区、不同结构形式建成的超低能耗建筑应用情况,作了综合论述,讨论了其技术特征及目前存在的困难。阐述其可改善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带动行业向绿色化发展,具有重大推广意义。
2022年06期 v.14;No.79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 李鑫瑜;王星;
通过借鉴美国LEED的优越性,指出我国应在结合国情的基础上制定出更为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首先从得分方式、评价等级、评价指标3个方面,深入分析了美国《能源与环境设计先导》(LEED)与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AS)的异同;随后指出LEED在我国发展的局限性,主要包含评价标准与国情不尽相符,以及认证成本过高等方面;最后说明了现阶段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应注重评价标准多样化、系统化,评价条款需定量化,从而在更为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之下,让我国的建筑与环境更和谐。
2022年06期 v.14;No.79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 郭鹤儿;
绿色机场作为四型机场的重要组成,对我国民航机场的建设和运营提出新的要求,也为BIM技术的全寿命期价值发挥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场景。以某大型枢纽机场扩建工程为例,介绍了BIM技术在节能设计、绿色施工、高效运维等阶段的实践应用,分析了民用建筑领域BIM技术在3大阶段的应用内容与实施路径,同时对BIM技术在绿色机场建设的深度融合应用提出了发展展望。
2022年06期 v.14;No.79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6K] - 王小童;刘靓;高庆龙;欧阳金龙;
汶川地震后,在城镇化的冲击下,保护与传承羌族传统民居的任务显得尤为艰难。首先,选取布瓦寨中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夯土民居为研究对象;然后,在测绘过程中,详细调查村民的生活方式和感受室内环境,并在夏季和冬季测试各房间的热环境状况。由调研结果可知:民居室内夏季凉爽舒适,但冬季寒冷,远远低于热舒适最低要求。为了提高民居的宜居性达到活态传承的目的,提出了两条改善措施:一是采用木板装饰外墙内壁,并与内壁间隔4cm,以提高外墙的保温性能;二是采用可开启玻璃窗封闭洞口,以提高建筑冬季气密性。最后,利用DeST模拟分析改善措施的效果,结果显示可提高室温近2K,有利于改善民居冬季室内生活环境。
2022年06期 v.14;No.79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 余敏;
城市绿地建设的目标是为了满足城镇居民在游憩休闲、解压放松、亲子观景等方面的精神文明需求,而使用后评价(POE)研究是对其设计、营建效果的反馈以及改进提升的重要手段。梳理了国内学者和设计师对城市绿地的使用后评价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关于城市绿地的使用后评价研究对象以综合型大型公园、带状绿地以及特殊形态绿地为主,对于其他类型绿地的研究未见报道;(2)调查问卷以及访谈法为主,较少进行量化研究;(3)大量研究以评价分析为主,少量学者将研究结果应用到绿地的规划设计层面。综合研究综述结果,后续研究需要对多种类型绿地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在调查时引入量化数据,提高使用后评价的客观性。
2022年06期 v.14;No.79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8K] - 郑志飞;
软黏土壤在沿海城市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地形低、地下水位高、土壤透水性差和雨水沉积等原因造成的。软黏土壤具有:黏重、承载力低、养分低、透气性差、在饱水状态下具有触变、流变性等特点,这种土壤直接用作种植土,将会导致很多的陆生植物死亡。同时,也很难满足植物本身根系固定抗倒伏作用及抗病害能力制约着苗木移栽后的恢复生长。适宜生长园林绿化栽植土: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水性、适宜植物生长的pH值,基本的承载力,持续保持一定的肥力和对积水排除性能。所以,软黏土壤用于种植土前必须进行充分的改良。结合宁波植物园建造时土壤改良技术,研究从建设前期着手、通过原土改良、介质改良、树穴改良与有组织竖向排水相结合的土壤改良技术,使软黏土性质土个各项理化指标达到为苗木提供持续生长所需要求,让软黏土变为符合造园要求的高质量种植土,解决园林景观工程软黏土景观工程施工苗木后期长势不良、退化死亡问题,形成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
2022年06期 v.14;No.79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6K]
- 陈侃;
以某围合式商办综合体为研究对象,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夏季在底层商业冷气溢出工况下,建筑群围合中庭空间的热环境现状。在此基础上,还初步探索了在建筑间增设遮挡和缩小建筑间距两种方法对中庭空间热环境的改善效果。结果显示:在该研究的气象条件下,现状中庭仅在建筑周边区域可以被利用;设置遮挡的方法仅使上风向位置的建筑周边集聚的冷气范围会有一定程度的扩展;缩小建筑间距的方法可使中庭区域无论建筑周边还是中间区域的气温都比标准工况降低2~3K。
2022年06期 v.14;No.79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2K] - 汪雨清;张文宇;
分析了空气源热泵作为空调冷热源的节能运行策略和维护保养措施,并以某医院建筑采用空气源热泵作为建筑空调用冷热源为例,测试典型夏季工况供冷运行基本参数,分析空气源热泵供冷运行效率。结果表明:运行2 a的机组在典型夏季工况下供冷运行效率仅为2.19;通过现场形式检查和与运维人员交流,发现空气源热泵机组投入运行以来,制定了维护保养计划但未有效实施,空气源热泵机组换热器表面布满油烟油渍、树叶和灰尘等,导致运行效率低。加强定期维护保养是保持空气源热泵高效、可持续节能运行的关键。
2022年06期 v.14;No.79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 薛芳慧;
综合性政府办公建筑因其特殊的功能使其成为能耗最大的公共建筑之一,具有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对寒冷地区某综合性政府办公建筑共计27栋楼进行了能耗审计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项目年平均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量为37.14kg/(m~2·a),人均综合能耗量为1 292.76 kg/~2(人·a),人均水耗量为72.08 m~3/(人·a),均远超能耗限额。计算运行阶段的碳排放强度,得到年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为87.52 kg/(m~2·a)。研究结果为此类综合性政府办公建筑的能耗现状、节能减排潜力及相关节能、减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2022年06期 v.14;No.79 43-4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 张弛;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管理的关键是通过能耗数据指导实质性节能,因此全面、客观底认识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特征是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的基础。基于某大型办公建筑3年的完整能耗监测数据,开展系统的能耗数据分析及节能潜力的探讨。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型建筑的节能设计、能耗数据分析和节能运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2年06期 v.14;No.79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4K]
- 施培琰;穆迪;
疫情下对健康安全城市建设及人居环境有着更高品质的需求,健康室内环境营造是实现健康建筑的重要环节。以上海市某通过健康建筑评价标识的住宅小区为例,详细阐述建筑室内空气品质、声、光、热湿环境的控制措施和数据指标的分析,并提出可提升的措施建议。这可为其他建设项目的健康设计提供可靠借鉴。
2022年06期 v.14;No.79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 周佳;
在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大背景下了城市景观种植设计的主导方向。然而,提供适合自然主义种植设计中花境设计的信息量很少。论述了基于自然主义种植设计的花境设计方法分析,并重点探讨了以“点、线、面”形式分别阐述基于自然主义种植设计中“生态性”“自然性”“多样性”的特点与关键并且在其中摸索出营造自然主义花镜设计的路径。为未来自然主义种植设计中花境设计与营造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2022年06期 v.14;No.79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 顾致军;
模块化钢结构建筑是一种新颖的建筑结构体系,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新模式,符合建筑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模块化钢结构建筑在高烈度地震区的实际案例相对匮乏。介绍了模块化钢结构建筑在高烈度地震区的一个工程案例。该项目抗震设计中在抗震概念设计、抗震措施、节点连接设计等方面采取了针对性加强;通过弹性以及弹塑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模块化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对整体结构及模块连接节点进行了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和罕遇地震分析。结构设计结果表明模块化钢结构在高烈度地震区能满足抗震规范及其他相关规范的要求,能够实现预定的抗震性能目标。
2022年06期 v.14;No.79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 荀德中;王晨霞;张福英;
图纸的深化设计工作是一项高技能型工作性质,对项目建设开发中取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大型公共建设项目,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但如何开展项目的深化设计,使深化设计工作更高效、设计成果更准确完善;通过深化设计工作使项目的施工更精准、加快项目的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与安全,为项目建设创造效益,是每个深化设计工作考虑的重要方向。通过深化设计工具应用、团队建设、深化图纸的标准化体系建立、流程等方面;结合上海迪士尼和北京环球影城项目为背景,展开主题包装项目深化设计与管理的探讨,对大型文旅主题包装工程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建议,供借鉴和参考。
2022年06期 v.14;No.79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4K]
- 杜志祥;魏强;王丹杰;
以上海市宝庆路20号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工程为实际案例,分析梳理了花园洋房类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建筑细节和修缮策略。项目将视角对准建筑历史风貌恢复、室内特色细部修缮、室外周边绿化修整以及建筑功能提升等方面。介绍了花园洋房类历史建筑功能提升与持续利用相关技术,以实现保护与利用相协调的修缮再利用理念。
2022年06期 v.14;No.79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 占乐;
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工业遗产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愈发受到重视。以上海市某紧邻里弄住宅的工业遗产建筑修缮改造实例为背景,针对工业遗产建筑存在的风貌特色部位受损、室内空间功能落后、与周边里弄住宅环境不协调等问题,对紧邻里弄住宅的工业遗产建筑修缮与改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一些参考。
2022年06期 v.14;No.79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 李鑫;赵玮;张骅;李德龙;沈卫林;
随着我国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传统村落的新型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结合上海市青浦区章堰村项目的新型城镇化实践,对传统村落的整体格局保护,景观体系的重塑,创新融合建筑形式等风貌重塑策略进行了分析,对传统村落振兴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022年06期 v.14;No.79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2K] - 任立国;董金芝;刘旭兵;
随着应急管理部的成立,以及智慧安防与智慧消防的技术及终端产品的迅猛发展,构建“安全、应急、防灾”的一体化体系成为大势所趋。在对智慧安防系统和智慧消防系统的技术及终端产品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调研分析基础上,基于现有的建筑智慧运维系统,提出了基于安消一体化的建筑智慧安全管理系统,通过打通智慧安防和智慧消防在技术、终端、管理方面的孤立和障碍,浅析融合结构安全、消防安全、安防安全、环境质量等全方位的建筑智慧安全管理系统一体设计。
2022年06期 v.14;No.79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K]
- 康杰;
随着特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市域线隧道工程遍地开花,其隧道建设长度和直径不断刷新纪录,所面临的困难也愈加复杂多变。尤其是盾构拼装工作面头部温度较高,空气质量较差,亟须改善作业面的环境条件,故盾构工作面的通风问题变得特别重要。以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7标项目工程为例,以隧道建设工作面通风问题为出发点,探索研究大直径、长距离盾构隧道建设过程中的通风难题。
2022年06期 v.14;No.79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 葛炜;
以上海市轨道交通15号线武威东路站跨桃浦河人行天桥施工为例,介绍了受限空间下大跨度钢制人行天桥的施工技术。施工中充分利用钢结构桥梁的自身特性,统筹考虑钢结构的深化设计、加工制造、现场施工及成桥后线形控制等诸多方面因素,采用两边跨悬臂安装,中跨大节段一次吊装合龙的施工技术。该方法避免在桃浦河内设置临时支架,很好地保护了桃浦河现状环境并成功避让周边管线的影响。
2022年06期 v.14;No.79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7K] - 李金洋;张淳劼;范程龙;徐进;罗炳刚;
随着建筑节能标准的出台,发展低能耗、保温隔热性能好的新型材料成为主流趋势。反射涂料施工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绿色环保节能技术,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建筑的能耗,也可用于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质量维修工程,降低住宅高空坠物的安全隐患。以实际项目为例,探讨了反射隔热涂料在外墙维修项目中的应用实践,对今后类似项目具有参考意义。
2022年06期 v.14;No.79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 张波;
混凝土/砂浆制备与泵送是乡村住宅建造过程中的必要环节。现有的施工装备主要面向城市建设,不完全适用于乡村住宅建造。针对此类问题,研发了面向乡村住宅建造的小型智能化混凝土/砂浆制备与泵送成套装备。该装备包括集料存放、称量、上料、搅拌、出料、泵送等模块,通过模块组合实现了混凝土/砂浆现场制备与泵送。配套研发的自动化生产管理系统,集成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现场即时诊断和智能调整算法,可实现制备与泵送全过程的智能化配比、精准化计量、自动化投放及数据实时采集。整套装备制备工效可达到15m~3/h,泵送工效可达到20m~3/h,在满足乡村住宅建造需求的同时,提高原材料管理及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其对其他乡村住宅建造装备的研发具有借鉴意义。
2022年06期 v.14;No.79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 陆凯忠;
对可编程控制器、人机界面、变频器以及光纤数据传输等技术专业知识的应用直径泥水盾构机外循环冷却水环流的自动控制,做到实时监控冷却水环流数据、实现超长距离一键启动/停止等功能;替代传统人工控制,充分发挥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优势,对控制装置做到控制精细、响应及时;保证盾构机的冷却效果,提高盾构机施工效率,保障盾构机发挥最大能效。
2022年06期 v.14;No.79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K] - 覃文杰;王炳华;吕林海;卢凌寰;万翔;
绿色施工根据建筑不同分部工程的而采用对应的技术措施。通过对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进行分析,提出针对建筑主体结构工程中混凝土、砌体、钢结构工程各子项在绿色施工时所对应具体的四节一环保的技术措施。
2022年06期 v.14;No.79 100-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2K] - 郁振家;
随着人们对文旅酒店装饰的关注度日益提高,重塑特色传统、文化传承、自然与环保等因素日趋盛行。夯土作为源远流长的古法工艺在建筑装饰领域不断获得新运用新发展,传统夯土建筑施工技术已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装饰设计风格的要求。结合某酒店大堂柱面实体夯土的具体施工过程,梳理分析提供实体夯土施工的关键技术和质量控制案例。
2022年06期 v.14;No.79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 王创业;张福英;
本着实用新型的原则公开了一种自制电动大商业栏杆玻璃安装装置,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滚轮、固设在底座两端的支撑系统、安装在支撑系统上的架立杆和安装在底座上的吊装系统。支撑系统包括两根支撑杆,支撑杆一端与底座固结,另一端与架立杆固结。吊装系统包括安装在底座上的电动葫芦和设置在电动葫芦上的钢丝绳,架立杆一端悬挑出底座范围并于悬挑端安装有第一定滑轮,架立杆上于底座上方安装有第二定滑轮,所述钢丝绳一端依次穿过第二定滑轮和第一定滑轮并固接在架立杆的悬挑端,钢丝绳上于架立杆的悬挑端和第一定滑轮之间安装有吊钩。该申请优化了安装操作、提高施工安全系统,保证玻璃的安装精确,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
2022年06期 v.14;No.79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