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绿色低碳人居环境营造专题组稿人—刘亚南、温泉刘亚南重庆大学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联合培养博士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建筑系副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未来城市与碳中和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BIM技术、CFD、室内外环境、城市微气候、暖通空调系统等。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LEED AP,新加坡绿色建筑管理专家(Green Mark Manager),重庆市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专委会委员,暖通空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青年学术委员会委员,
2024年02期 v.16;No.87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5K] - 刘亚南;吴家宇;杨彬;赖小红;张亿先;蔡贤云;史靖塬;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提出,建筑节能减排的需求日趋紧迫,透明围护结构节能对建筑节能降碳贡献巨大。因此,分析和梳理透明围护结构节能相关文献,把握研究热点和趋势,对开展相关领域研究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要核心期刊、发文机构、发文作者、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等知识图谱。结果表明,透明围护结构节能领域在近几年的研究相对下降;研究人员及机构之间还需要进行进一步联系合作;研究热点主要体现在自然通风、热工性能、光伏一体化、施工技术、新型材料等方面;研究趋势从技术应用到绿色创新。通过对我国近20年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对研究人员了解透明围护结构节能领域的研究进展、研究热点i及研究趋势提供参考。
2024年02期 v.16;No.87 2-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6K] - 史靖塬;秦雪;刘亚南;
建筑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和低效率的粗放式发展方式给经济社会造成了巨大的隐患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协调发展。为全面洞悉装配式农宅节能领域的研究动态,填补装配式农宅节能的研究空白,基于中英文共计264篇装配式农宅节能领域的研究文献,运用iCteSpace文献计量与可视化方法,绘制主要机构和作者知识图谱、关键词和研究热点知识图谱、突发主题知识图谱,从关键机构作者、研究热点、研究演进三个维度对国内外装配式农宅节能研究领域文献进行研究分析。
2024年02期 v.16;No.87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4K] - 张亿先;樊书瑞;穆大伟;刘亚南;谢润杰;赖小红;
为探索近年来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研究的热点和趋势,采用CiteSpace与VOSviewer基于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作为中英文文献来源,搜索并提炼154篇中文核心及118篇英文核心有效文献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领域的发展进程大致可划分为三阶段:发展阶段、增长阶段、延伸阶段,国内研究机构初步形成了较小团体的研究网络,但未形成大规模的研究团体。随着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不断发展,多目标优化研究成为热点,其研究趋势也将更加注重针对当地气候和资源特点的定制化设计和优化,同时将更加注重实践应用和技术推广,以实现更加可持续、健康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2024年02期 v.16;No.87 19-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1K] - 温泉;蒋升望;唐伟君;
川渝地区乡土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地域特色,在环境选择、材料运用、营造方式等方面展现了突出的环保特性,对当代村镇可持续发展和历史文脉传承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建立和完善基于绿色建筑体系的川渝乡土建筑营造技术优化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深入剖析了川渝乡土建筑营造技术的绿色特征、优化意义及优化路径,利用AHP分析法构建了相应的评价体系与设计导则,突出节省能源、保护环境等重要指标,提出了一套基于绿色建筑标准的关于功能提升和结构安全性能提升的改造更新策略。以将先进的绿色建筑理念与技术融入乡土建筑实际营造过程,提升其环保性能,为乡村地区的绿色建筑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024年02期 v.16;No.87 29-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3K] - 蔡贤云;赵会宇;雷晓露;方子文;刘亚南;
光环境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不良光环境会导致视觉疲劳、人体节律紊乱、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随我国地下空间的迅速发展,地下空间光环境中缺乏自然光、照明水平不足以及照明分布不均匀等问题日益突出。针对现有问题,从引入自然光、模拟日光特性、模拟自然景观照明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地下空间照明设计改善策略,并对健康照明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以期为地下空间健康光环境设计提供参考。
2024年02期 v.16;No.87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 吴明杰;刘珍;蔡贤云;
我国建筑数量在近20年增长迅速,这也导致建筑能耗总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达31%以上。通过调研传统建筑发现,中国传统建筑具有明显的绿色建筑观念与显著的绿色建筑特征。论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绿色观念,分析了传统建筑的绿色特征,以期将研究成果作为后续乡村振兴和传统建筑营造的理论与依据。
2024年02期 v.16;No.87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 刘珍;吴明杰;蔡贤云;
以鄂西南地区的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以“地域背景-民居特点-建造策略”为框架,利用类型学与形态学方法归纳传统民居的形态分布、平面形制、空间组合与材料运用4方面特点,结合鄂西南地域文化特征,提炼传统民居在规划布局、空间营造以及在地材料3方面的绿色建造策略。通过深入挖掘与分析鄂西南传统民居绿色营建智慧,为当代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与新策略。
2024年02期 v.16;No.87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 - 蔡晓静;郭培凌;杜峰;
“双碳”目标下,光伏发电被作为减碳有效手段快速发展,传统通风屋顶由于达不到理想效益被逐渐淘汰。以福州市为例,通过考虑风向指标和太阳高度角,研究一种适用于东南沿海城市的通风光伏屋顶。采用Cite Space数据分析、Ecotect和PHOENICS软件数据模拟检验研究假设,得出新型可调节通风光伏屋顶能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辐射实现产能效益,根据季节调整安置角度能够有效改善建筑室内热环境的结论。对“双碳”目标下未来城市建筑更新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
2024年02期 v.16;No.87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8K] - 曾泽林;杜峰;陈其尚;吴美强;
为了研究装配式立体绿化在城市景观工程中的应用,以天津大学福州校区学术交流中心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装配式建筑绿化的关键技术要点,具体包括采用装配式容器种植、改良植物种植基质、筛选适宜的植物品种以及采用智能灌溉系统4个方面。探讨了该装配式立体绿化建成后的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得出装配式立体绿化作为一种新型绿化技术,具有高效率、高质量、高标准等优点,可以作为传统绿化的补充与完善,将成为未来生态城市建设的新趋势。
2024年02期 v.16;No.87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 易法殊;葛家乐;
为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营造和谐绿色的人居环境,有针对性地处理空间环境与所在地气候特征和谐共生的问题,使用现场航拍、实测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热带海岛城市滨海公共空间进行类型化研究。研究得出三边高尽端空间、两高一矮岔路空间、一高一矮通路、单高开敞广场、无界面草地通路和地标开敞广场等6种典型空间类型,为滨海公共空间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应用提供空间类型基础。
2024年02期 v.16;No.87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 孙畅;鲁永飞;鞠晓磊;吴昔羽;张星儿;
综合我国不同气候区和太阳能资源区,遴选5座典型城市,运用EnergyPus能耗模拟软件对办公建筑通风式和封闭式两种空腔的光伏幕墙进行能耗仿真。以全年净能耗为目标,优化光伏幕墙朝向和空腔厚度,并采用夏季、冬季高峰周空腔温度对仿真结果进行补充验证。结果表明,通风式光伏幕墙有利于降低建筑夏季冷负荷,封闭式光伏幕墙有利于降低冬季热负荷;夏热冬暖地区通风光伏幕墙空腔厚度越小,节能效果越好;其他地区最佳空腔厚度为30~50mm;封闭式光伏幕墙随空腔厚度增大,节能效果降低。严寒、寒冷、夏热冬暖地区光伏幕墙宜设置在南向,其他地区最佳朝向为西向。
2024年02期 v.16;No.87 67-7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5K] - 姜子涵;杨绍娟;段靖;齐一聪;
在城市更新语境下,探索成都都市圈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现状问题与活化策略。通过对现有的文创产业园、商业空间、博览建筑、城市公园四个模式进行分析梳理,发现地区工业建筑遗产存在荒废与拆毁、更新模式同质化、改造绿色效能较低、缺乏有效的规划引导以及公众认知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延续工业文化价值、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城市功能性再拓、融合文化品牌再塑、完善政策法规、提高公众参与度的解决方案及策略。
2024年02期 v.16;No.87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 张鑫鑫;刘奔;叶技;刘国辉;
“双碳”背景下,为响应国家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近两年深圳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做好了顶层规划。然而,工业用地紧缺一直是深圳市实现产业发展目标的难题,同时伴随着用地成本攀升、老旧工业园区改造周期长等问题。“工业上楼”作为一种新的产业空间供给模式,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提供了有力保障。“工业上楼”并不是简单的厂房楼层叠加,而是产业空间与产业活动以及产业资金的高度密集化。参照《广东省高标准厂房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结合国内外先进设计经验,依据《深圳市工业区块线管理办法》(深府规[2018]14号)、《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等有关规定,推导出高层工业厂房绿色建筑设计定性评价标准,为类似“工业上楼”项目实施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2024年02期 v.16;No.87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 吴丽清;谢腾飞;
“双碳”背景下,探索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是建筑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研究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发展广场的应用,以“被动优先,主动优化,低碳能源”为设计理念,在高效供暖空调设备、高效照明系统、节能电梯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等方面采用了系统的节能减排技术措施,可知充分利用当地优势资源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是该地区近零能耗建筑设计的有效途径之一。项目的实施契合国家“双碳”战略发展方向,对指导我国夏热冬暖地区实现建筑节能,大幅度推进建筑碳减排,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与推广价值,为同类型项目提供了可行的参考模板。
2024年02期 v.16;No.87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 李壮壮;马晓丹;周洪;王静;
随着“双碳”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社会对幼儿园有着更高要求。然而,健康、低碳、智慧理念不断附加,健康建筑、绿色建筑、低碳建筑、智慧建筑之间存在明显的技术重叠和性能重叠,而面向幼儿园的规范标准相对缺失,易产生技术堆砌、投资过高、使用欠佳等问题。以低碳健康幼儿园为目标,技术选用充分考虑幼儿园适宜性、健康低碳属性、增量成本、运行可靠等因素,从被动优先、主动优化、可再生能源补充、智慧措施管控4个方面,建立起低碳健康幼儿园技术路径,明确技术实施要点,为幼儿园或其他类型低碳健康项目建设提供设计参考。
2024年02期 v.16;No.87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 何晨旭;罗键伟;齐一聪;
从中国工业建筑史和成都都市圈工业发展历程出发,对成都都市圈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认知、利用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探索。以问题为导向,发现其面临消失的困境、公改商模式单一、改造绿色效能低、缺乏需求性研究和公众视野价值认知等不足。对此提出应贯彻“双碳”理念进行绿色保护、进行数字和可视化展示、结合文化和价值双向重塑、提高公众认知及参与等相应策略,为城市更新背景下地区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升维与认知提升做出参考。
2024年02期 v.16;No.87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 齐一聪;崔灿一辰;张堙;
“双碳”背景下,为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有机融入建筑学本科教学环节中,对建筑学“地域绿色”模块的本科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梳理了建筑学“地域绿色”的发展历程与教学意义,对当前建筑学“地域绿色”模块的教学挑战与问题认知进行了分析,再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改革目标,并围绕目标实现的可行性,详述了本体与交叉互补、专业与公共融通、理论与实践并轨、考核与反馈共辅4条教学改革路径。旨在培育具有深厚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建筑人才,为“双碳”战略添砖加瓦。
2024年02期 v.16;No.87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 黄锋;
随着时代进步和消费观念升级,居住者对建筑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建筑功能和空间,而是对舒适性和低碳化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筑学专业院校在培养建筑设计人才的过程中,应点面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将绿色建筑技术融合于建筑设计中。一方面探讨了在建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如何系统地提升学生的绿色建筑技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另一方面探讨了在建筑学毕业设计选题中,如何增加绿色建筑技术量化的考核指标,并引导学生在毕业设计创作过程中有效地应用绿色建筑技术。
2024年02期 v.16;No.87 108-11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